双赢思维
1、什么是双赢思维?
谈判听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商场上怎么谈合作?部门之间发生冲突如何协调?怎么与老板谈加薪?买东西的时候怎么要折扣?如何与家人商量家务分配?
其实,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谈判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谈判类型,按结果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输-赢,
一种是双赢。
在只求利益不顾关系的一锤子买卖中,谈判双方尽可能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时候一方的赢,往往意味着另一方的输,比如说,你在旅游景点买东西时候的谈价。而当我们想保持长期合作时,就要兼顾利益和关系,比如你跟下次还会合作的客户、跟另一个部门的同事等等。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双赢的谈判策略,最大化满足双方需求。那么,如何通过双赢谈判,尽可能地得到"我们"想要的呢?
1)首先,明确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从双方表面所表达的立场中,识别出双方真正的需求;然后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说出来,这样冲突双方才能真正明确问题和冲突;
2)其次,生成可协商的解决方案。根据双方需求的分歧程度,规划合适的谈判方案;
3)最后,促成双赢结果的达成。在陷入僵局的时候,运用一些谈判技巧、促成最终谈判结果的达成。
我们一起通过刻意练习,从而让我们面对谈判,不再任人宰割。并且呢,我们能够通过不撕逼、不把关系搞僵的方式,也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1、如何挖掘真实需求?
澄清需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谈判中,我们表面的立场往往是完全对立的。
比如说,我让你打扫家里的卫生,但你让我做。一方面我们无法在完全对立中寻找突破口,会无休止地争执下去,另一方面那可能并不是我们真实的需求,只是立场而已,真实的需求有可能是:我想让你体会一下做家务的艰辛,从而更加理解我。
所以,只有澄清双方的真实需求,才能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且寻找可以协商的可能性。
那么我们该怎样澄清需求呢? Simon Fisher在"处理冲突"这本书里提到了冲突层模型。它可以带领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从表面深入到本质,最终发现我们的需求。
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比如,在图书馆里,你和邻座的人发生了冲突,你想要开窗,而对方不让。我们用洋葱模型来分析一下:
首先, 洋葱的最外层是Positions立场:也就是我们表面上想要的结果。在上面的例子中, 他们的立场分别是,一个要开窗,一个不让开窗。
洋葱的中间层是Interests利益出发点:也就是隐藏在表面背后的原因。比如“要开窗"背后的原因是昏昏沉沉有点困,“不让开窗"背后的原因是感冒了。
终于, 我们进入到了洋葱的最内层, Needs需求:也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比如, “要开窗"的人真正的需求是换新鲜的空气,而"不让开窗"的人真正的需求是不被风直接吹到。
在这里,最外层的立场、中间层的利益出发点和最内层的需求的关系是:立场和需求都是想要的结果,只不过立场是表面上要求的结果,而需求是真正想要的结果。
上面的例子中,“不让开窗"和“不被风直接吹到"都是想要的结果,但"不让开窗"是表面想要的结果,“不被风直接吹到"是真正想要的结果。利益出发点则是在立场背后的原因,它是立场背后的原因,也是引出需求的原因。
在一层一层剥开洋葱,澄清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问题清单来帮助自己或他人分析立场、利益出发点和需求。比如:
1)确定立场:当前双方表达出来的、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或者双方声称希望从谈判中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这一步的确认往往很简单,因为双方都会说出来。
2)确定利益出发点:为什么双方想要的是这些?双方想要的有助于他们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对他们来说,会受什么损失? 这一步其实是最难的,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开了窗会怎样呢? 这是需要跟对方确认的。
3)确定需求:为了满足他们的利益出发点,他们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利益出发点挖掘清楚了,那么这一步其实会容易些。
在用冲突层模型挖掘需求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谈判双方的需求都是需要挖掘的。
对待自己的需求,我们往往应该在谈判之前,提前挖掘到底。而对待别人的需求呢? 我们往往是根据外部的信息推测的,会有一定的偏差,所以需要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根据新的信息,不断地挖掘。
比如刚才开窗的例子,我自己就经历过,两个人当时争吵起来,一会儿对方同学打喷嚏流眼泪什么的,我就推测他是感冒了。
2、如何统一双方议题?
这一步,我们需要双方一起确定要讨论达成一致的问题,也就是议题。为什么我们仅仅挖掘了自己和对方的需求还不够,还要确定议题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澄清需求所做的,还只是自己尽可能明白双方的需求。而确定议题要保证的是,双方都知道彼此的需求,尽量减少其中的理解偏差。
第二,确定议题后,双方都知道了问题是什么,就能够专注于根本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了。
怎么来确定议题,我们可以分成两步。
第一步是描述议题,也就是按照你的理解,将议题表达出来。比如在图书馆里开不开窗户的例子中,你可以这样描述议题:我想要的是可以换换新鲜的空气,而对方是不想被风直接吹到。
第二步是统一议题,也就是让双方统一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你可以跟对方说“我想换换新鲜的空气,但你不想被风直接吹到。“如果这是你们真正的需求,对方也认可了,议题就通过,进入到下一步。
但如果描述的议题和我们的需求有偏差,还需要及时纠正。比如你说 “我想换换新鲜的空气,你担心打开窗户之后外面的噪音影响学习“ 这时候,对方会纠正你对他需求的理解,说“不是,我是担心被风直接吹到",然后你修改议题,直到双方都同意,以便一起讨论共赢方案。
议题需要反映根本问题,而且要有利于双方下一步的行动。那么,在描述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举个例子来说:还是前面提到过的开不开窗户的例子:假设你挖掘出了自己的需求为"换新鲜的空气",对方为 "不被风直接吹到" 后,要描述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注意:
1)议题描述应该反映双方的需求,而不是只反映一方的。
比如,你说 “我们讨论一下怎么能换到新鲜的空气吧",这个议题只反映了你自己的需求,没有反映对方的需求。
这种议题不好的原因是,一方面,它没有反映出要讨论的是两个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这种只表达自己需求的议题,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影响接下来的谈判进程。
2)对议题的描述尽量中立,不夹杂个人情感。
例如,对方说,“我们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让感冒的我得到应该有的照顾,不被风直接吹到,又满足你换新鲜空气的额外需求呢?"。
这样带有情感偏向的表达,会让人觉得一个需求是应有的,是应该优先被满足的,另一个需求是额外的麻烦,同样会影响最终共赢结果达成。
3)确保议题描述中不直接含有建议的解决方案。
例如,你说"我们中的一个人换到旁边的教室吧,这样可以满足双方的需求"。直接这样说,会固化我们的思维,不利于想出更好的双赢方案。如果在议题中先固定了一个方案,我们往往很难想到别的更优解。
3、如何提出双赢的方案?
决定谈判是否成功关键,就是能否提出,可以解决双方冲突的方案。方案越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就越有利于谈判结果的达成。
实际上,谈判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不过是解决双方而不是你自己的问题而已,所以解决方案有时候比谈判技巧还要重要。
所以,在澄清了双方的需求,确定了讨论的议题后,我们需要根据议题提出下一步的谈判方案。
那么究竟如何提出双赢方案呢?
通过分析双方的需求,我们可以从需求一致性的大小来分类。什么意思呢?
需求最一致的就是:双方的需求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方案可以完全满足双方。需求最不一致的就是,双方不仅立场互斥,澄清出来的需求也互斥,这时候只能满足一方的需求,另一方退让。
根据不同的一致程度,我们总结出了五种方案。
第一种情况是,经过澄清需求,发现虽然双方所站的立场不同,但是需求是一样的,这时只需要双方合作,寻找满足共同需求的方案就好。比如都只想要一个桃子的两个人,面对一棵有两个桃子的树,就可以一个爬树摘,另一个在树下接,通过合作,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
第二种情况是,对有限资源分配产生冲突的谈判,可以从增加资源总量的角度出发,先尽力将馅饼做得足够大,再分配,这样增加的资源可以解决各方原来想多分的部分,使双方的需求都达到完全满足。
比如都想要5个桃子的两人,在只有8个桃子的树前,可以采取的方案是先一起找另外一棵桃树,将可以分配的果实总量扩大为10,再对半分。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两个大学生社团在争夺暑假实践活动的经费,学校拨给的经费总额已定。这时,可以采取的方案是,双方一起联系校外的相关组织,争取引入额外的资金支持。这样,通过扩大可分配金额的总量,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
我们大多数遇到的需求冲突是第三种情况,也就是双方的不同需求之间存在优先顺序,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差异性,用对自己不那么重要、对他人重要的需求进行交易,舍弃一些次要的需求,满足双方最重要的需求。
比如两个人都想要桃子,但一个更想要的是桃核,另一个更需要的是果肉,这时的方案就可以是将桃子分成桃核和果肉,进行分配。
第四种情况,当双方实力差距过大,有一方不得不做出很大让步时,做出让步的一方可以争取由实力雄厚的一方提供补偿。提供补偿的方式可以有:一定的钱、其他额外的东西、或者可以赚钱的机会等。这时,只有强势一方的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另一方做出了让步。
例如,都想要5个桃子的两方一方强壮,一方瘦弱,而且强壮的一方钱多,能不能摘到桃子很大程度上也由他决定,那么瘦弱的一方只能做出让步,让强壮者多拿桃子,自己少拿,强壮者可以给瘦弱者一定的钱补偿。
再比如,你的工作业绩很好,和老板提出加薪,但因为预算、公司总部政策等等原因,老板近期无法满足你的加薪需求,让你再等待一段时间。这时候,你可以向老板争取补偿,比如向老板争取一次带薪休假、或者是一次有利于你职业发展的培训机会等等。
第五种情况,如果强势的那一方没有办法提供补偿,做出让步的一方也可以争取让对方削减负担。削减负担的方式可以有:降低风险、降低成本等。这时,跟第四种情形一样,也只有强势一方的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另一方做出了让步。
比如,还是上面强壮瘦弱者摘桃子的例子,如果强壮者没有钱可以补偿,也可以通过帮助瘦弱者搬运桃子到他家,来减轻瘦弱者的负担。
再比如,你是市场专员,因为公司推一个人才管理计划,需要统计所有员工的详细信息和过去经历,老板让你来做这件事,这不是你的职责范围,但老板是强势方,而且也没法给你做出补偿,比如他也不可能给你加个工资什么的,这时候你可以要求减少负担,比如设计一个表格让大家填好交给你,而不是各自给你简历让你去找
信息。
在以上五种情况中,我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是第三种,也就是利用彼此需要的差异性进行交换,满足双方最重要的需要。
那么,需求都有哪些类型的排序呢?
我介绍一下常见的四种:
1)价值评价尺度差异:由于目的不同,决定了双方对不同需要重要不重要的评价不同。
例如两个人争夺一个橘子,都想得到橘子,所以谈判的结果是将橘子对半分给了两人。后来注意到,其中一人只吃果肉,而另一人想用橘皮泡茶。也就是说,对一人来说,果肉价值更大,对另一人来说,正好相反。所以如果提早根据价值评价尺度差异想方案,就更能满足他们的优先级需求。再比如,培训公司跟企业合作的时候
,针对大企业会降低一些价格,换取用对方的名气做宣传的承诺。培训公司得到了品牌提升,而企业得到了价格优惠,双方就不必单纯为价格进行争执了。
2)时间价值差异:是指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现在和将来对双方的重要度不同。
比如,商家转让店铺,急于尽快卖掉原来的存货。这时候,对商家来说,今天卖掉和一个月后卖掉的重要度完全不同,而买家是不着急买的。所以,商家会给出尽可能低的价格,快速和买家达成交易。这就是时间折算成价值。
3)预测差异:是指双方对同一事件未来走向的预测不同。
例如,在股票买卖中,正是因为卖方认为股票下跌的可能性大,买方认为股票上涨的可能性大,才促使双方达成交易。
4)风险态度差异:对规避风险的不同态度,也有利于达成协议。
与预测差异不同,风险态度差异是指,谈判者对于某件事的预测可能一致,却对冒险有各自稳定的不同态度。
例如,有两个人合作写了一部书,双方对书未来成功与否的预测都是40%。但有固定收入的一方愿意冒险,而另一方却不愿意冒险。他们利用对风险规避的不同态度,可能会约定,风险规避者获得书的固定金额预付款,风险追求者获得书出版后的大部分风险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种不同情形,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有交织在一起使用的情况。比如为了让对方更容易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利用交换互补后,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补偿举个实际的例子,急于转让店铺的商家,用较低的价格换取尽快地出售,同时,还可以送一些赠品,让买家更愿意买他的东西。
4、谈判技巧
提出方案并不是谈判的最后一步,我们还需要一些技巧,来促使谈判结果达成一致。
从不同意到达成一致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技巧。即通过彼此协商,就可以达成一致的情况。
另外,有时候谈判会陷入僵局,阻力非常大时,依靠彼此协商解决已不可能,就需要依靠外部的因素,帮我们做决断。
4.1 常见的谈判技巧
通常情况下的谈判,可以分别从人和规则的角度来采取一些小技巧,促使谈判顺利进行。
1.首先,从人的角度入手,谈判双方常常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所以找准团队中有权做决策的那个人,了解做决策者所承受的压力,想方设法帮助他减轻压力,提供理由和论据。例如我们在谈折扣时,不需要和做不了主的店员谈,最好和店里能做决定的老板谈。
2.其次,尽可能地联合利益共同者,增强我们观点的力量。比如一个人谈不下来的时候,考虑去联合同样想买某件商品的顾客,一起和商家谈折扣。
3.最后,可以巧妙地利用共同的敌人,弱化彼此之间的矛盾,拉近双方的距离。比如,战国时期,苏秦在说服六国共同抗秦的时候,就搬出了秦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指出六国的危险主要是强大的秦国,而不是六国之间的竞争,促使了六国同意联合抗秦。除了从人的角度,还可以从规则的角度入手,这利用了一致性原理。
一致性原理是指我们的意愿、态度与行为倾向于保持一致。
所以,在促使对方做出决定时,可以先利用对方心里默认、或引导对方说出来的一些话,让他的行为倾向于跟默认的准则或者刚说出来的话保持一致。
比如,很多服务业都有“服务第一,顾客至上",“我们全心全意,让您放心满意“这样的服务宗旨。所以,在争取他们更好的服务时,可以问一句,“你们公司的服务宗旨是什么?“ 引导他们说出 “是全心全意,让顾客满意”后,再提出自己想要更好服务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更容易得到满足。
再举个例子,我们逛街试完衣服之后,导购一般都会问你喜欢吗?如果喜欢的话,就买下它吧!“如果你回答喜欢”也就很难推脱不买这件衣服了。即使我们回答说“再逛逛”如果刚才的衣服确实还比较喜欢的话,脑海里还是会留下“那件衣服我喜欢应该买”的印象,因为对方设立的"喜欢就买下“的规则,植入你脑海中了。
4.2 困境谈判技巧
有的时候,即使注意了谈判技巧,双方仍然不肯做出让步,不进不退地僵持着。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外部因素帮我们决断,或者重新谈判一个新的议题。这一部分的技巧,可以从人、事、规则、三个角度进行出发,对僵局进行突破。
从人的角度,可以引入谈判双方都接受的,对矛盾处理不拥有决策权的公正中立的第三者,主持双方调解。比如双方一直在争论关于房子的成交价格的问题,这时可以请两方都认可的一位第三方,来进行调解。比如与买卖双方都没有私交的、房产中介。
从事的角度,可以对原有议题进行变化,这里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缩小协议范围,对原有议题进行分割,小议题分别协商后再整合;例如可以对承担家务的问题进行细分,分成洗碗,洗衣服,扫地,拖地,浇花等小块,分别协商。
另一种是扩大协议范围,对原有议题进行添加,从而扩大谈判的主题,使协议的效力更大,更具有吸引力。例如你在一家摄影设备店购买单反,就价格发生了争论,这个议题扩大为 "想学习摄影,摄影技术提高了,会来买更多的摄影设备” ,议题的扩大使得商家可获得利润的机会增大,他可能会以优惠的价格邀请你加入他们的摄影培训班等等。
从规则的角度,可求助于原有先例。例如:英美法律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司法判例制度。也就是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会参照先前案例的情况和判决结果,来进行判决。
从规则的角度,还可以参照现有标准。例如:对大学生家教补课工资的商议,可参照家教部定的标准,辅导机构的标准等等。
最后,对于新的、尚未建立标准的问题,还可以尝试开发新的标准。例如:课程设计者和平台在谈判在线课程的分成比例,可能的一种尝试是,和业内人士共同建立一套知识付费的标准。
对于分配的公平问题,则可用One cut, the other choose (一人切蛋糕,一人先选择) 的程序来解决。先切蛋糕的那个人为了保证自己不会吃亏,必然会对半切,最终使双方都得到了公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