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电影票房持续走低,是消费人群突然改变了消费习惯?还是我们的电影人集体不在状态无法满足观众们越来越高的欣赏水平?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电影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做出改变,直到2017年7月27日,随着《战狼2》的上映,4小时破亿!3天破10亿!24天破50亿!一举拿下中国电影票房的历史记录,观众疯了,电影人疯了,评论家们疯了!
为什么《战狼2》可以达到目前中国电影的巅峰?《战狼2》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现在不是流行“怼”吗?一言不合就开“怼”。我们就用《战狼2》来“怼”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点温柔的。很多人说吴京的《战狼2》从结构上并不合理。为什么吴京一个人可以打十几个雇佣兵,这不合理;为什么吴京中枪了还能打,不合理。
说这些话的人,可以确定他们一定没有看过美国战争电影《风语者》、《拯救大兵瑞恩》。为什么美国人一个小分队可以潜入德军腹地并成功完成任务,观众和评论家们就拍手叫好呢?为什么没有人跳出来指责呢?《战狼2》里冷锋是上过战场的退役特种兵,一个人打10个雇佣兵就叫不合理了?
这是严重的双重标准,什么叫合理?美国同行们拍的战争英雄主义就是经典,《战狼2》就必须被评论家们吐槽,这是什么逻辑?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电影”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第一属性就是娱乐,随后的“思想、教育、艺术性”都是后天形成添加的,没有任何一位观众是在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买一张影票提着爆米花和可乐去电影院接受二次教育的。
《战狼2》最初被评论家们批评最狠的也最尖酸刻薄的是张翰。我不知道张翰到底是得罪了谁?为什么《战狼2》在公布演员名单的第一天至今,一直有人在攻击张翰。
什么《战狼2》请了张翰来演就是自毁招牌;
什么张翰根本就不会演戏;
还有人说张翰演戏就是一个笑话,请张翰来演《战狼2》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还有什么张翰就是一个靠脸吃饭的……
在这里我只想说,最初我可能也是和很多人同样的观点,因为之前并不了解张翰的作品,不过这一切从《战狼2》之后才发现之前的那些观点是多么的偏激。
每一位演员的特质都不同,能不能遇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才是事业道路上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张翰在《战狼2》中卓亦凡的这个角色是整部电影中绝对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就像整部电影的粘稠剂一样把所有的角色人物剧情链接了起来。演技方面“仁者见仁”,可是如果一个只靠脸,在表演上完全没有任何天赋的人,他是怎么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并毕业的呢?《战狼2》中的卓亦凡,一个公子哥只会纸上谈兵的军迷加“熊孩子”从稚嫩到成熟的进化,跨度之大还不足以证明张翰的演技功底吗?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演绎,可是无替身的实拍,不看重报酬的心态还不够很多人反思吗?
当一个演员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努力的时候,我们是要给予忠实的肯定,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
《战狼2》为什么没有众多大牌明星?电影的演员名单中如果单轮知名度话只有吴京和张翰算是可以撑一下场面,还有一位一直都没有大红大紫的余男。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吧!电影的要求就是娱乐性和真实性,没有人进电影院是为了受到教育与启发,那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电影只有让观众拥有120分钟的快乐和满足感才是真正对观众的尊重。
《战狼2》的剧情虽然稍显老套。但在吴京和张翰等众人几乎完美的演绎下,带给了观众们120分钟快乐时光,这才是《战狼2》能够站在巅峰的根本原因,同时张翰也凭借《战狼2》完成了自我的蜕变。拥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