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有这样的问题:
事业很成功,却失去了家庭;
忙得像陀螺,但找不到忙碌的意义;
经常减肥,越减越肥;
看到他人成功,表面上祝福,心里却难过或失落;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
一些问题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Yes,那么意味着我们该做出改变了!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所以与其费力改变别人,不如选择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从改变我们看待问题、为人处事的习惯开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那什么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呢?我们不妨从被《时代周刊》称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寻找答案。
①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001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你可以夺走一个人的一切,但你无法夺走人类的终极自由——亦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地选择人生态度和反应方式。
——维克多·弗兰克尔
“要是……就好了”&“或许还可以这样试试看……”,当遇到困难时,你是前者还是后者?前者是低效能人士思维,后者则是史蒂芬说的高效能人士习惯。
在积极主动的高效能人士看来,我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而消极被动的低效能人士则认为,我是环境选择的结果。他们紧盯着“关注圈”,紧盯着他人弱点、环境问题和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钻进了牛角尖,使“影响圈”不断缩小。
一般来说,人们的“关注圈”大于“影响圈”,毕竟关注只需意识即可,而影响则需要努力。当有一天,你的“影响圈”反超“关注圈”,那么你一定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好习惯,充分理解了“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002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为他让路。
——爱默生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你会做什么?什么对你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终其一生,到生命的尽头才追悔莫及:为什么当时我只知道埋头苦干,从不肯好好想想我为什么而干?而我只想问:为什么要把如此重要的事放在最后一天再做呢?
在迭代如此迅速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有目标?因为目标能提供持久的动力,可以衡量工作的进度、质量、成本,会让我们专注结果而非工作本身。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 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只有让目标指引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为“酝酿”和“创造”的付出才有意义。这就是所谓的“以终为始”。
003 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则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哥德
曾经看到过一段“忙人的告白”:
因为我们不知道,
究竟什么事对我们最重要,
所以每件事好像都很重要。
因为每件事好像都很重要,
所以我们不得不每件事都做。
有些人看到我们每件事都做,
所以他们期望我们什么都做。
每件事都做让我们非常忙碌,
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
究竟什么事对我们最重要……
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么?细思极恐。
据说人生只有四件事:(1)重要又紧急的事、(2)重要但不紧急的事、(3)紧急但不重要的事、(4)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高效能人士对这四件事的处理方法依次是:马上去做、做好计划、让下属去做(自己就是下属的怎么破?看来高效能人士已身居管理高位)、合理拒绝。调查显示,高效能人士会把65%-80%的时间处理(2),只分15%左右的时间给(3),而普通人对(2)和(3)的时间分配分别是15%和50%-60%,对于(1)和(4),两者所花时间差不多。
看出区别了吗?高效能人士愿意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上,遵循“要事第一”,因为重要的事对自身而言才是最有价值的,紧急的事可能只是对别人有价值。普通人的时间管理恰恰相反,遵循“急事第一”。
②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004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
——韦伯斯特
史蒂芬说,建立双赢思维有五个要领:双赢品德(诚信、成熟、知足)—双赢关系(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双赢协议(“先小人,后君子”的合作协议)—双赢体系(健全的组织结构)—双赢过程(双赢的解决方案)。
老板和员工,本就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老板,没有员工,是“光杆司令”,寸步难行;只有员工,没有老板,则羊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若老板和员工都能意识到这点,理解“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以双赢原则为核心,还怕企业走不长远吗?
005 知己解彼——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 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
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谅别人。项目管理工作90%的时间都用于沟通,身为PM的我经常见到仅把“通知”当作“沟通”的情况。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增进相互了解,以促使对方接受,绝不是“单向通知”的开环,而是“双向反馈”的闭环。
在双向沟通中,应避免以下4种无效沟通:
(1)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窥探他人隐私。
(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指手画脚。
(4)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
信息发送方编码——传递信息——信息接收方解码(告知收悉后)编码——反馈信息——信息发送方解码,以这样的模型进行沟通,方能知己解彼。
006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创造力往往来自差异性,而非相似之处。
——史蒂芬·柯维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就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沟通,或高层次沟通。
比如孩子毕业后想挑战自己,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谋求一份职位,而父母则希望孩子的工作与专业对口又相对稳定。双方如果抱着解决问题的双赢态度,就可以避免一场无谓的激烈争吵,创造出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如和父母约定半年左右的止损时间,如果做出成绩了就干下去,如果还不行就放弃。
总而言之,统合综效的第一步是珍视并欣然接纳差异(需要双赢态度),然后在知己解彼、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尝试开辟第三条路,找到替代方案。
③ 全面观照生命
007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潜能与应有的成就期许之,他就会不负所望。
——哥德
假使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筋疲力尽却进展有限,你当然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对方却回答:“我没空,锯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显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伐木工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这个艰难又疯狂的时代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更新的习惯就是从身体、精神、心智与社会/情感等四个层面更新我们的天性,以保护并优化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自己。
身体层面——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围绕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精神层面——坚持学习、思考,确立正确价值观,围绕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心智层面——通过阅读、写作、教育来完成,围绕习惯三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则。
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己解彼、习惯六统合综效,围绕着人际领导、同理心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让我们从今天起,养成七个习惯,做高效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