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教学的第21年,再有一个月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我做了四件事:
听
还记得开学前两天,我没有讲课,而是带着学生制定行为惯例,“倾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惯例。
在全班同学疑惑的眼神中和头脑风暴中,我们一起约定:
1.看着对方的眼睛;2.有自己的思考并作出简单的回应;3.等对方说完,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制订很容易,落实却很难。
同学们习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在课堂上,有些同学的发言的确很精彩,可是当我找一个同学来重述一下时,他张口无言。这样的次数很多,一开始,我提醒到:他说,我们——“听”,我们的倾听惯例是——,这个时候学生才想起来去看对方,去听,我想这和平时的习惯有关系。
在我的提醒下,慢慢的有几个同学开始有意识的去认真倾听,然后是一些,一年了,能够完全专注倾听的同学仍然不多,20个左右,还有十几个同学倾听习惯差,其实这些同学的学习和他的倾听有紧密的联系。大部分同学有意识,但是还没有养成习惯。
印象最深的是:孙一凡,她是一位特别专注的学生,上课专注度极高,眼神,思维紧跟课堂节奏,她优异的成绩和她的好习惯不可分割。
另外,我注意到,梦想,依依,一航,杨楠,兰心,翰林,依欢,梓涵,悦涵,曼婷,建博,世博,晟旭,瑜锦等大约20位同学在课堂上眼睛里也是有光彩的。
不会倾听的学生,就好比不在线的状态,眼神暗淡,涣散无神;大脑在游离中,要么在回忆往事,要么在想将会发生什么,不在当下,老师说了什么,同学们说了什么,他是接受不到信号的,或者说接受不全信号,当然效果欠佳。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我们更擅长“说”而不是“听”;其实听和说一样重要,甚至听比说更重要,因为倾听更有力量,是一种虚心的态度,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一个好习惯,需要靠时间,需要不断刻意的练习,今年继续练习;下一年还要坚持学习倾听,带学生一起倾听,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