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在阳台藤椅的怀抱,享受着秋阳温柔的抚摸,头枕软垫,闭上双眼,N年前,在部队过第一个年,新兵连集体包饺子时的情景再次浮现脑海。
“站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头一次听到这句谚语,来自南方的新兵们百思莫解,一头雾水。
在班长近乎抓狂的反复解释下,我们这些很少吃面食的南方兵宝宝们才似懂非懂的掌握了“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立冬必吃饺子”等东北民俗的内涵。
从小年开始,除白天小规模队列训练外,便不再安排其他科目训练。晚饭后,也暂不收看平日雷打不动的新闻联播,而是集中时间,组织人员突击包制过年饺子。
因为,按东北习俗,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初八,包括正月十五,当天的早餐必须吃上饺子。
毕竟,仅靠炊事班几个人的力量,难以保证春节饺子的足量供应,并且,那个年代,还没有配备高效率的机械厨具,一应面食,全凭手工。
任务下达后,切萝卜,洗白菜,剁芹菜,绞肉馅,剥大葱,捣姜末,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全部由各班抽派的新兵,在炊事班长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完成,炊事班只负责调味、拌馅儿、和面、分发。
万事俱备,只差开干。从炊事班抬出一个个大盆,牛肉萝卜、芹菜猪肉、白菜猪肉、韭菜鸡蛋等各种拌好的馅料及一个个和好的面团出现在各班饭桌上。
班长择优选人,科学用人:谁谁揉面,谁谁擀皮儿,谁谁包饺子,谁谁摆饺子,谁谁运饺子,谁谁在室外守饺子……各自为政,分头行动。
食堂里,灯光下,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干的劲头甚欢,热火朝天,年味十足。
人尽其才,用人之长。类似于揉面,擀皮,包饺子这些技术活,班长都分包给了北方的新兵。而象“摆、运、守、收”等毫无技术含量的苦活累活,当仁不让的归了南方的小四川。
班长的科学安排,也是为了保证大家在春节期间能吃到高质量、个顶个的饺子而不是“片儿汤”,我们也都理解,也都乐于接受。话又说回来,谁让自己不会呢!
班长神秘兮兮的把我叫到一边,委以重任:“你负责在室外看守饺子。记住,看守看守,重点在看,关键是守。看!是一定要看到、等到饺子冻实冻硬了才能装袋收口!守!是不能让别人‘偷走’了咱班的饺子。”
望着班长信任的目光,我信心十足地拍了胸脯。用哨兵特有的高度警惕,在月明星稀的夜空下,顶着零下三十六七度的严寒,瞪大双眼,高度警惕,目不转睛的死死盯着战友们陆续送到室外的饺子。
当然,在这期间,一起在室外看守各自饺子的新兵蛋子们,还聪明乖巧地搭话联系,达成了“各为其主,使命在肩,你别‘偷’我,我也不‘偷’你”的安理会协议。
甚至,一向聪明过人,善于沟通的我,不仅让饺子的数量、质量得到了根本保证,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极有成效的实现了饺子的互联流通。通过说服另一连队看守饺子的战友,把自己一部分芹菜猪肉,置换成了我连没有的三鲜虾仁。
一会功夫,饺子便在奇寒低温下被冻得邦邦硬,咔咔响。当然,我也被冻得呲呲哈哈的不停对着双手哈着热气,象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蹦哒着双脚。随着“哗啦啦,哗啦啦”的声响,一个个肚肥腰圆、造型美观的饺子被我装进了面袋子。
当然,置换得来的三鲜虾仁饺子,被聪明的我,用特殊的袋子做了单独包装;
当然,大年三十晚上,班长及战友们都吃到了别的班吃不到的三鲜虾仁水饺;
当然,我不仅收到了本班战友开心的点赞,同时还得到了班长刮目相看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