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也叫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不是我的帽子》这本图画书的图画和文字展现了两个不一样的故事,简洁的言语和冷幽默的画风让我们领略了图文合奏的美妙。文字以小鱼的心理语言为主,画面则展现了故事的整个过程。大鱼眼神的变化、水草移动的方向、气泡的密集程度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整个故事发生的经过,形象地描绘了大鱼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亲子共读从绘本的封面开始,我们可以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一条小鱼戴着一顶颜色、大小、形状很适合它的帽子,在黑色的大海深处悠闲地游走。我们似乎从小鱼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他的坦然、他的理直气壮,但谁又能说他那小小的心潭中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
故事的名字是《这不是我的帽子》,看来这顶美丽的礼帽不是小鱼的,可是它是谁的呢?故事开始了……在大海深处的密集海草里,一条戴着帽子的小鱼刚从里面钻了出来,身后留下一长串密密集集新鲜的气泡……小鱼的眼睛慌张地向后看,眼神里的惊慌失措、行动中的急急忙忙都在告诉我们,这不是它的帽子,它自己也承认:“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
原来这顶帽子是从一条沉睡的大鱼头上偷来的。那偷完帽子的小鱼,内心里进行着怎样的思想活动?在和孩子亲子共读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心体会小鱼的内心感受并把它表达出来。它是既侥幸又慌张,既害怕又强装镇定。一路上它不停地为自己的行为搜寻着“合乎其理”的理由。“我偷帽子的时候,他在睡觉。”“他可能睡很久都不会醒。”“就算他发现帽子不见了,可能也不知道是我拿走的。”“……也不知道我去哪里了。”……他知道:“偷帽子不对,它也不属于我,我就是想留着它,反正他戴也太小了,我戴正合适……”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太喜欢一件东西了,太喜欢路上偶遇的一只小狗了,我们大人会告诉孩子:“很遗憾,孩子,我们不能拿。”是的,当发生这样的场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种感受叫遗憾,”孩子自此知道了,原来我此刻的感受叫“遗憾”。
作者也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不能偷别人的东西”这样的道理,而是通过对小鱼偷窃行为原原本本的展现让孩子体会小鱼的心境,又以一个开放的结局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思考、感受、判断。作者的“说理”是不露痕迹的,却比强硬的说教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经典图画书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孩子,它传递给孩子的更多的是启发,而不是说教,它给予我们成人更多的是思考、启迪和育儿的智慧。
最后,小鱼去哪里了呢?孩子们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答案:“小鱼逃跑了”、“小鱼回到爸爸妈妈怀抱了”、“小鱼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跟大鱼说了一声对不起,把帽子还给大鱼了。”、“小鱼在海草里躲着的时候,不小心被水草缠住了。大鱼追进去发现了之后,就帮小鱼剪开了水草,救了小鱼。小鱼很感激大鱼,就把帽子还给大鱼了。”……从这些丰富的答案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孩童心灵世界的真、善、美。当然,还有一种答案是孩子们不愿意接受的——“小鱼被大鱼吃掉了”,这是残酷的现实,长大了自然会明了,成人有义务呵护孩子的真善美。
这个故事在一个没有答案而又有无限答案的结尾中结束了,而关于小鱼、大鱼和帽子的故事或许在孩子们的想象世界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