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影大早卓别林的代表作《城市之光》中,有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桥段:卖花的盲女在听到重重的车门响后,以为碰到了阔人,就向前兜售鲜花,不忍拒绝的流浪汉就用自己口袋里仅剩的两角五分钱买下了一束鲜花。人们之所以称赞,是因为卓别林大师天才般地还原了真实场景,让盲女仅凭声音判断顾客的身份,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可卓别林在听到人们的赞扬后,并没有丝毫的表示,脸上甚至连一点喜悦表情都没有。后来有个莽撞的观众非得让他讲一下是如何产生那个天才方案的,卓别林见躲不过,就淡淡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设计了342个方案罢了,然后全部都拍出来,选了你们看到的那个。"
在卓别林看来,天才的方案,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自动产生的,它往往伴随的是痛苦的挣扎,辛勤的摸索,还有尝试百遍的勇气和决心。
事实上,每一个优秀产品、优秀企业的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我们西安有个餐饮行业的客户,2013年以前发展得很理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于是扩张,一度甚至计划好要去新加坡开店,店址都选好了,最后因为我们的介入而选择放弃。2013年他们入驻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去年的餐饮环境其实是很不理想的,尤其是高端餐厅,绝大多数都是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倒闭了。然后他们的高端店在正式营业3个月后,基本持平了,一度成为很多同行竞相参观的对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们在背后做了什么,而有一次,和他们董事长一起吃饭,他向我们透露说,为了这个店,他经常下班后一个人到附近去"踩点",整个一圈下来,人瘦了30斤……
胡适先生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才有大成就。不但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我想,人是这样,企业更是如此。这两年,对企业稍有关注的人,会留意到海底捞、胖东来、苏州德胜等一批非常优秀、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了很多学者研究的商业案例,尤其是德胜,它的《员工守则》甚至被译成外文发行,算是中国对外输出管理的一个经典案例。在它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在这之前它们都默默无闻的持续努力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想要给顾客非同凡响的体验,想要获得真正的市场轰动,绝对不是所谓的灵光一闪,而是穷尽所有方法,寻找各种可能,最后获得一个最佳方案。人们往往看到的是最后的精彩,忽略的则是背后漫长而枯燥的修炼和积累。(我的微信公众号:王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