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听得最多的就是“你还有没有生活费?”
初高中住校,和父母一个星期会待上一两天,每逢周末,妈妈都会提前问我想吃点什么,她买来给我做,那时的手机不会随时抱在手里,除了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会和爸妈聊聊学校的一些开心事和一些烦心事。后来因为生活的压力爸爸外出打工,就很少见到了。
我清晰地记着那时的爸爸比同龄人要年轻些,时不时地还会给我表演后空翻,爸爸喜欢锻炼,经常会拿着一个弹簧连接的器材在那里举上举下,那时的妈妈也特别美,身材苗条,脸部轮廓清晰,眼睛有神却又带着一丝烦恼。邻居见到都会表示羡慕地说那家两口子娃儿都那么大了还这么年轻。现在想起来,一家人一起生活,坐在一起手机在一边开心地聊着天,那样的时光才是家原本的味道。
直到上了大学,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慢慢调整适应,回家的次数变得特别少,和父母的沟通也少了,一个月通话不超过五次,一般通话的内容都是关于我的生活费,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时父母离异了,上个大学的功夫家都没了,所以寒暑假会用来打工挣钱,学校就成了我的家。第一次觉得特别孤独,每逢节假日整个寝室都只有我一个人,甚至有时候会感到害怕,这个时候会去去图书馆然后去操场跑个步,这些经历没有让我变得自卑反而让我独立而强大。
渐渐地我甚至都忘记了爸妈的模样,当他们再次站在我面前时居然感觉到一种陌生感,只是觉得面前的这两个人眼角有皱纹,皮肤松弛,眼神无光,大概是有了一定的年龄吧,原来是我的爸妈,好久不见,像多年没见到的朋友在街上邂逅的感觉。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
毕业后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突然觉得两个人成立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再把他养育成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双方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心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尝试着和父母多打一下电话,多发几条消息,多问候多关心分享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他们确实老了许多,统计一下上个月的通话不超过十次,最短的通话时间是五秒。我们是怎么了?为什么觉得和父母的距离变得这么遥远,听着他们的故事就像看一部电影,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
上个月舅舅说外婆病重,妈妈在电话里一直哭,说自己这几年不是很顺也没有钱,陪外婆的时间很少,突然外婆就病重了,感到特别懊悔与无助,或许只有在生与死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两个人好不容易走在一起为了你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追求,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如果有一天他们分开了也不要害怕更不要去怪罪,毕竟你也是一个个体,去好好完成自己的人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