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十七 | 被人看不起的秦国,如何才能够强大起来
上一篇讲到了齐威王励精图治的故事。《资治通鉴》第一卷中精彩的故事也讲完了。接下来开始讲一讲第二卷的内容。第二卷依旧是风云变化,人头翻滚,各个诸侯国的战争不断。当中也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也有许多令人深省的故事。
这一篇来讲一讲秦国的故事。
一、被人看不起的秦国
之前的内容中,没有讲过秦国,是因为秦国在上一个阶段中,存在感是比较低的。为什么呢?因为其他的六国,都是天子的后代,是皇室宗亲。而秦国的祖宗,只是一个官员,因为救驾所以被赐赏封地,这才逐渐成为了诸侯国。所以秦国一直被其他的诸侯国看不起。
公元前三六年。这一年,秦国在少粱打败了魏国的军队。同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也驾崩了,儿子秦孝公即位。
此时的秦国,东边有着六个强国,韩魏赵齐楚燕。而秦国西边,则还有十余个小的诸侯国。可以说,是处于他人的包围圈当中,局势是非常压抑的。其他的诸侯国,都把秦国当做是未开化的民族,蛮夷的民族,都非常嫌弃秦国,不肯与秦国进行联盟。
二、秦孝公的奋进
秦孝公即位后,也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他发愤图强,发誓要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要让秦国强大起来。秦孝公能否让秦国变强呢?来看一看他做了什么事情。
首先,秦孝公下令说:“以前秦穆公,立足在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为界,向西征服了戎翟民族,封地千里。周王将我们封为诸侯,其他诸侯国都来祝贺,为后世开辟了多么光大宏伟的事业。”
接着,秦孝公又感叹了秦国的衰落,说:“后来经过秦厉公,秦躁公,秦简公以及出子所造成的动乱,国内不安宁,无暇顾及外交事务,三晋来攻掠先王的河西地区,这是极大的耻辱。秦献公即位后,镇压边境,把都城迁往栎阳,而且准备向东征伐,收复秦穆公的地区,恢复秦穆公的法令。”
之前的文章也讲到了魏国任用了吴起,而吴起则直接把了秦国五座城池。这一次战争,基本上是把当时的秦国打废了。
随后,秦孝公也公布了他的想法:“我念着先王的意志,感觉到痛心。各位宾客大臣如果有计谋可以让秦国强大起来,就给予官爵,以及封地。”
正如《三略》当中所讲的:“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求者至。”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首先第一步就是设置礼赏来网罗天下人才,而且秦国的奖赏也十分丰厚,直接给予了官爵以及土地的赏赐。
所以,在礼赏的作用下,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来到了秦国。他就是卫国公孙鞅,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三、商鞅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
有些人,只是历史的过客,而有些人,则是历史的执笔人。商鞅,就是这样一个历史的执笔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商鞅书写了秦国的历史,也书写了后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不同于儒家,主张用刑罚、法律来约束、赏赐、惩罚人民。而儒家则更加注重教育,通过礼教对百姓的教化,从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去遵守。注重的是教,而不是罚。到了法家这里,则是注重罚,注重法规的尊严,任何人不能够僭越。
这其实是一个社会衰落的现象。礼崩乐坏,礼教再也不能够约束人民百姓的行为了,自然就要执起鞭子,来惩罚不守规矩的人。这也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非常乱了。
商鞅一开始是辅佐公叔痤的,就是之前讲到的魏国国相,设计排挤掉吴起的人。公叔痤知道公孙鞅的才能,但还来不及向国君推荐商鞅,就生了重病,即将远离人世。
魏惠王去慰问公叔痤,询问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置。
公孙痤先是推荐了商鞅来辅佐魏惠王,但是魏惠王没有重视。于是公叔痤也提醒魏惠王,商鞅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如果君主不信任他,不重用他,那就要杀了他,切记不能够让他去别的国家。
而公叔痤也回过头来提醒商鞅,要赶紧出逃魏国。这其实是一个忠义的折中选择。一方面公孙痤作为臣子,必定要对国君忠心,也要全方位考虑魏国的发展。所以,如果不任用商鞅,就要杀了他。如果他跑到别的国家,必定会对魏国造成极大的威胁。而另一方面,公叔痤也提醒商鞅要跑,因为他先忠于君主,再来照顾属下。
最终,魏惠王没有任用商鞅,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失去了商鞅,也就是失去了一切。而商鞅也来到了秦国。他向秦孝公进献了他让国家强大的计谋。秦孝公非常满意,开始与商鞅商讨国事。
商鞅究竟会做些什么,来让秦国变强?而秦国,又是否能在商鞅的治理下,变强呢?接下来的文章再继续进行讲解。
-------------------------
解读历史故事,阅读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智慧,请点击关注【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