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计算机科目和建筑工程英语会计金融养生等科目的工具书走俏书市,揭示了社会对知识的渴求,更说明了挣钱是王道的道理。纵观书市,另一股潮流也正在兴起,这个世界怎么了,中国经济怎么了,近似于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出现在书目名单上,为读者答疑解惑。世界发展的太快,让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唯有从书中寻找答案。
我近期就阅读了一本有关阅读技巧的工具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获益匪浅,书针对阅读理解力提升讲解了阅读快慢和阅读的层次境界两件事,列出了不下十个阅读规则,最为重要的是,掌握一定阅读方法,投入的努力越多,阅读的理解力约有收获。
其实这本有关阅读技巧的圣经书籍,最后有很多地方我也没有能够读懂,这本书没有解答我阅读兴趣在书的章节安排出现多样性发生衰减变化的障碍。书的前半部分对阅读的内在进行详尽剖析,让人对阅读的理解上升了高度,书的后半部分则着重讲解高阶阅读技巧同时列举了很多名著的解读,对于如何阅读各门类书籍提出了言简意赅的建议。前后的变化不仅是理解难度上,更为重要的还有阅读兴趣的维护和培养上。对于信奉阅读排版复杂化是一本书的艺术的作者,我认为对于上述问题的忽略是作者有意为之。名著阅读是一门艺术,几句话简单概括名著的内容其实与名著的关系很少,读者如果没有阅读过名著,仅是简单了解,无助于阅读的本意——提高理解力。关于各个门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更是无从揣摩,一个阅读很多书的读者不会关注这些熟烂于胸的技巧,如果没有多少阅读积累就去看这些近似于知识手册的文字,其实价值不大。说到底,《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章节排列在后半部分内容上需要做较多的改良,就读者需求来说,阅读过前半部分精美的书写和布局后,确保兴趣昂然,则需要作者花费较多心思在提升内容的质量上,书中讲了作者的观点,认为复杂的排练其实是一种简单,书的艺术性的一种展示,作者甚至为此比照建筑的格局和动线结构,认为排列的意义就在于让书的结构精美如大厦的建筑设计。其实再好的建筑设计都需要质量,北京有很多知名的建筑引得国内外好评,也有一些建筑内外结构大气美观,却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简陋,细细体会,还是在于建筑本身的材质和装饰上较多的关注了节俭原则,忽略了整体效果价值。
阅读兴趣的保持不在于编排功夫,还是在于作者对阅读理解的更多独到见解和体悟,案例旁征博引有助于加深对书中观点理解,选择名著也是为了让案例容易与读者产生熟悉感。这样做本无可厚非,只是读者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阅读体验,而非琐碎知识点和案例的拼凑。因为编排的内容降低了阅读兴趣而将其引以为傲的地方贬低,其实也说明读者对阅读兴趣降低后的一种内心调整。无论如何,作者出色的编写了前半部分书的内容,同时确实具备较为卓越的章节编排技巧。
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实读书掌握的礼法观念一方面提升了人的品质,另一方面则降低了生活实践造就的流畅感和敏感度,导致曲高和寡,古往今来,读书人阅读经书的才华与官场难以挥斥方遒形成的反差产生苦闷和不得志,转化为成为流传千古的诗歌散文。这也说明读书的正向引导可以有多种途径,提高的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兴趣。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在后半部分内容的选择,可以使用阅读障碍案例,如何提升读者的积极性和兴趣,如何引导读者进入到找问题找线索的场景,这种内容的编排更显价值。此外,阅读支撑素材的选择可以考虑名人的感受而非名著的概括。作者也提到粗读名著,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力,其中的快乐和提升还在于真正捧起一本名著阅读,而非素材简单堆砌。就目前来看,我感到作者或许还有再版的动力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