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李小天
编辑|李小天
“茶以新为贵”,不过新茶与陈茶是相对而言的。我国大多数产茶区,一般从3月份开始,茶树陆续发芽,鲜叶开始采摘,习惯上就把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加工后形成的茶叶,称为新茶。
茶叶收购部门的“抢新”,茶叶销售部门的“新茶上市”,茶叶消费者的“尝新”,指的都是每年最早采制加工而成的几批茶叶。但也有将当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统称为新茶;而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至于花茶,大多数窨茶的鲜花要到6月份才现花。一般要6月份开始窨制花茶。因此,每年在3 月以后饮用的还是陈茶(即隔年茶)。
新茶的质量是否比陈茶好,这要视茶叶品种和加工方法而定,但多数品种的新茶质量比陈茶好,尤其是绿茶;同时也有陈茶不亚于新茶,甚至反比新茶好的,如普洱茶。通常情况下,新茶香气清鲜馥郁,汤色清澈明亮,滋味清鲜爽口。俗话说“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饮茶生活的总结。
宋唐庚的《斗茶记》中曾提到:“吾闻茶不问团銙,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新茶的色香味形,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称之为“崭鲜喷香”。隔年陈茶,无论是色泽还是滋味,总有“香沉味晦”之感。
这是因为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在光、热、水、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以及维生素类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或缩合,形成了与茶叶品质无关的其他化合物,而人们需要的茶叶有效成分含暑相对较少,使茶叶色泽褐变、汤色浑变、香气降低、口感变差、最终茶叶产生陈气、陈味和陈色。
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反而显得更好些,例如,一些新采制的名茶,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太湖翠竹、黄山毛峰、雪水云绿等。如果在干燥条件下贮放1~2个月,与新炒好的茶相比,两者的汤色都清澈明亮,滋味同样鲜醇爽口。叶底青翠绿亮,但是香气有别:未经贮放的茶叶香气闻起来略带青草气。而在干燥条件下经过短期贮放的却清香幽雅。又如产于福建的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砖茶、广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也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这是因为这些茶叶在贮存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推进,茶叶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会进行一系列缓慢的生物化学反应,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推进茶叶品质的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既然有多数茶叶新茶质量比陈茶好,也有部分陈茶比新茶好的,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鉴别新茶与陈茶?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识别:
01 色泽
茶叶色泽变化最大的是叶绿素的变化,新茶鲜活亮丽,富有光泽;而陈茶由于在贮存过程中,受空气中水分、氧气和光线的作用,使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色素物质发生缓慢的自动分解。在绿茶的贮藏过程中。对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叶绿素的分解。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叶色泽由新茶时的青翠嫩绿亮丽逐渐变得枯灰黄绿甚至发褐;其次是绿茶中含量较多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和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会使茶汤变得黄褐不清。而对红茶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茶黄素的氧化、分解或聚合,还有茶多酚的自动氧化,结果使红茶由新茶时的乌黑油润变成灰褐,茶汤色泽加深变暗。
02 滋味
决定茶叶滋味的主要物质是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咖啡碱、糖类和维生素类等。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茶叶中的这些物质发生了氧化、聚合反应,产生了一些不溶于水的缩合物,从而使茶汤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减少,茶叶的滋味由醇厚变得淡薄;同时由于茶叶中的醢类物质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挥发性的醛类物质,使茶叶失去收敛性并减弱了鲜爽味,变得“滞钝”。因此,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则显得淡而不爽。但是,对于广西的六堡茶和云南的普洱茶来说,其品质久藏不衰,陈茶品质优于新茶,反而会提高茶叶品质。
03 香气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挥发性的香气成分,它们是茶叶香气的组成成分。茶叶存放时间越长,茶叶香气降低越多,陈味就越突出,特别是新茶的清香丧失就越明显。新茶香气高爽、清香馥郁;陈茶香气低闷混浊。构成茶叶香气的成分有数百种,主要包括一些挥发性醇类、酯类、醛类等物质。它们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既能不断挥发,又会缓慢氧化。而且茶叶是孔性物质,吸收性特别强,能吸收环境中的异味。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香气物质的挥发,导致茶叶的香气就会由浓变淡,而茶叶香气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茶叶吸收异味,茶叶的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甚至有异味。
04 含水量
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能很简单地鉴别新陈茶。新茶一般含水量较低,在正常情况下含水7%以下,茶叶条索疏松,质硬而脆,用手指轻轻一捏,即成粉末状。陈茶因存放时间过长,经久吸湿,一般含水量都比较高。茶叶湿软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状,茶梗也不易折断;同时,当茶叶的含水量超过10%时,不但会失去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而且很容易发霉变质,以致无法饮用。
上述区别,是对多数茶叶品种而言的。贮存条件良好,这种差别就会相对缩小。至于有的茶叶,贮存条件良好,这种差别就会缩小,至于有点茶叶,贮存后品质并未变低,那就另当别论了。
参考文献:
[1]《中国茶经 》 - 陈宗懋,杨亚军主编 2011
[4]《学茶艺:茶艺师点津 》 - 周巨根,朱永兴主编 2007
[5]《茶学入门 》 - 屠幼英,乔德京主编 2014
[6]《饮茶与健康 》 - 陈惠中主编 2014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茶叶真假难辨?
➤想喝好茶,得懂这些方法!
➤怎样“有模有样”地评审茶叶?
➤红茶加工,工艺如何?
➤茶叶加工除了杀青、发酵,你还了解哪些?
➤为什么茶叶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呢?
➤茶树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发源来的
喜欢茶的朋友们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号:jizhiyangcha互相交流学习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