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完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多少有些感触。可能因为她是日本人,所以对于物品的整理,或是不需要东西(废物垃圾)的分类有更多于其他国人的想法与感受,要知道在日本,垃圾分类的要求简直严格到变态。
好了,说回这本书,首先,三个字的意思是:“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使用物品的人为主语,是物品服务于人,这个东西,是我需要,所以一直在身边,而非这个东西可以用,但不知什么时候才用而一直放在哪个角落落灰,强调的是当前的时间轴。
就如去年的衣服,就穿过一次,在衣柜里放了一年,今年也不会再穿,那就应该对其舍掉,嗯,我觉得这说的是有道理的,确实这样的衣服(很少甚至几乎都不在用的东西)放着也就是占地方,不过文中也多次提到一些关于朋友馈赠或是有些纪念意义的东西,也可以舍掉,我倒是不很认同,有些东西,你可能不会用,就摆在那里落灰,但你就是舍不得扔掉,因为它给你的是精神的一个慰问,人,就是多情感动物,看见它,就会有感受在里面,倘若扔掉了,那人也是容易遗忘的动物,那你不觉得好像丢掉了某些回忆么。还有一个到到现在还有很多姑娘互相不理解的行为,有的姑娘觉得一辈子只穿一次婚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婚纱一定要买的,是属于自己的;相反一些姑娘会觉得反正就穿一次,之后就是压箱底还占地方,所以租就好了,哪种想法我觉得都没错,这完全看个人。
所以对于断舍离,适度就好,生活多做一些减法,选择最需要的,可能这样就更注重生活的品质,自己本身了吧。更甚是那些比较昂贵的东西,或者新的东西,一定要去用啊,这样也是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感啊,任何东西买了就应该马上使用,因为在你入手的那一刻开始,这东西就已经开始贬值了,最好马上使用,对你对它都好,是不。
里面有这么一小段话“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总是逼着自己去收拾,可是一旦收拾起来,就怎么也收拾不完,最后导致物品四处泛滥的状态”。这让我突然想起电脑里那么多文件夹,那么大存储量的关于绘画漫画的技法教程,怎么也整理不完,是的,好多年了,就那么一直躺在那儿,早前也是费劲找来的,再加上对绘画有点潜在兴趣,所以一直舍不得删掉,而且电脑也还有存储空间。(对于这里说的潜在兴趣我来说一下哈,就是单纯的喜欢,但是没怎么画过,也画不好,所以是潜在兴趣,上个月报的商插的网络课程,其实也是试探可能性,首先告诉自己,我是喜欢画画的,然后坚持一段时间,看自己是真的喜欢,那就好好学,还是画了一段时间发现,哦,没啥感觉,那也是给自己做一个准确的排除法,这样以后也不会心心念它了)
里面还有一个案例是这样“一个学员通过对衣服的断舍离,后来发现自己留下的全是蓝色的衣服,在色彩心理学上,蓝色有男性的意义,而她也是正准备在工作上开拓新的领域,大概就自然的想要把男性力量穿在身上,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并非想当然的就能决定,而是通过这样的排除法,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的”。这个蛮有趣的,对于自我认识不足的人,这么整理一番,好像突然认识了自己一样。
是的,不光是为我们所用的物品,就连我们自己,也应该时不时的做个减法,丢掉一些东西,让自己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