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个故事吗?
年轻时,他喜欢吃鱼头,她喜欢吃鱼尾。
每次两人一起吃鱼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将鱼头夹给她,而她也会第一时间将鱼尾夹给他,幸福静静洋溢在彼此脸上……
多年后,两人白发苍苍,经不住岁月蹉跎的他先走一步了,她看着他留下来的蓝色日记本,她一页一页仔细地翻着,她渐渐的眼睛湿润了,他看到他写他们吃鱼时最深刻的感受是:亲爱的又给我夹了鱼尾,看着她津津有味的吃着我夹给她的鱼头和自己碗里厌恶的鱼尾,我感到满足/幸福,只要她开心,我愿意一辈子吃鱼尾……
他最爱吃鱼头,却一辈子吃着鱼尾。
她最爱吃鱼尾,却一辈子吃着鱼头。
虽说最后发现真相的她眼泪掉下来,但是至少在过往几十年之中,两夫妻都在相互付出之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源自于自以为对方获得满足的错觉。这也是爱啊~
看故事的同时,也看到了这样一种解读。“因为爱,就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让给对方,这一让就是60多年。两个人想要生活在一起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而两个人想要长久的生活在一起却需要一份理解,信任和忍让。”这说得竟也是好有道理,然而这俩夫妻难道不是可以更欢乐的互相吃着喜欢的鱼头和鱼尾相爱一生吗?理解信任和忍让的前一步应该是坦诚沟通啊,而爱就非得要由“让”来成全吗?
孔融让梨算是我们关于“让”的基础教育吧。让无错,分享无错,为他人着想也无错,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教育没有告诉我们:你可以去争取你想要的,你值得最好的。在这种失衡的认知之下,爱别人是理所当然值得认可的,而爱自己反倒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往往嘴里说着不想要,心里其实很想要。妈妈也教我们要诚实的呀!
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给我们造成了认知失衡,因为它本身就存在矛盾。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大梨小梨全都对半分,你一半我一半,你开心来我也乐。当然,这只是一种取于让与争取之间的一种做法,我更觉得,如果你想要大梨,你完全可以去争取,你应该爱自己,而不只是爱别人。
甚至于说爱自己其实是有助于你更好的爱别人的。当你爱自己的时候,你感知到的是人的欲念使然,而后与人相处之时,你更能感受他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大众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给他你觉得的爱。这也能部分解释故事里两夫妻为何会把自己所爱让出去,而实际上他们都错过了美食带给自己的快乐。他们依然幸福快乐,不是鱼头鱼尾让出来的,是爱,但也有牺牲式奉献的自我陶醉。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小故事,是因为刚刚的晚餐饭桌上我们也发生了一个鱼头与鱼尾的故事。
今晚有鱼吃,有鱼头,有鱼尾。凯焱忍了半天,问了一句,你们有人要吃鱼头吗?没有,凯焱终于如愿以偿吃上了鱼头。
刘老师调侃到,“想吃鱼头还要问啊,要我我就直接夹自己碗里了。”
凯焱的目标是做一个自私的人。然而这只是目标啊,还很遥远。凯焱在我心里充满了爱和平与希望。
今姐应景,“你们有人要吃鱼尾吗?”无人应答,今姐吃掉了鱼尾。
其实我还挺喜欢吃鱼尾的。而且据刘老师所说,口腔溃疡最应该吃鱼刺,用鱼刺把口腔溃疡的地方扎破扎破扎破,然后它就好了。这样一说,我真是不应该孔融让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