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我是在半年前左右买的这本书。当时我曾试图研读这本书,但却因为这本书的文气不畅,实在无法认真研读下去,便弃之一旁,不再翻阅了。直到今日,多了些闲时,又逐渐地感觉到自己的阅读成效不大,感觉自己需要改善阅读方法,便重新拿出了这本书。这一番读下来,倒是没有之前的艰涩之感。通读下来,也的确很有收获,今日便同大家分享一下的我的读书感受和一些简要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教导读者学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带着问题地阅读一本书,以达到增加知识、提升理解力的要求。本书着重在介绍主动阅读的四个层次,以及各层次对应的一些技巧、规则、问题等。而其中的更着重者,则是主动阅读更高的两个层次——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解释十分翔实,对于提升一个读者的理解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其中主题阅读的技巧对于大学生提升论文写作的技巧也是大有裨益。
但与此同时,这本书也存在这一些缺点,比如文气不畅,多有冗杂文字;比如其技巧大多适用于论说性书籍,不太适用于虚构性书籍。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在整体意义上,仍然可以被称为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
下面,便是我一些主要的笔记。
一、主动阅读的艺术
①定义:仅凭头脑运作,不假任何外助,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以此提升自我的理解力。
②目标:获得资讯、增进理解
③阅读时越主动,掌握每种讯息的技巧越多、越好,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
④相关的技巧:
A)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能力与省思能力。
B)做笔记:圈画关键词句;按顺序编号论点;在空白处记下与论点相关或相反的页码;在空白处记录问题、对复杂论点的简化说明、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
C)看不懂的书,再仔细看一遍
⑤包容:四种循序渐进的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二、主动阅读的四个主要问题:
①整体上,发现本书的主题及其发展脉络(例: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等)
②在细部上,发现作者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③判断本书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④这本书同我有什么关系? (资讯的意义何在,是否有必要了解?;寻求更多更深的启示)
注意:与此同时,还要学会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
三、基础阅读(略过)
四、检视阅读:
①定义:在一定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②步骤:A)看书名页、序B)研究目录页、检阅索引C)挑与主题相关的篇章看
D)随意翻阅书中的任意片段,尤其是理论性书籍的结尾处,因为作者可能会在此
处做总结E)面对难读的经典时,先从头到尾读一遍,跳过重难点,关注大原则
五、分析阅读
①第一阶段:列大纲,认识全书架构
A)规则一,知道自己在读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阅读开始之前就知道 (不仅要看记书名,还要理解书名的含意,并依据书名给书分类)
注:作者将书籍分为虚构类、论说类两大类,其中虚构类中有戏剧、小说、传记、诗集等;论说类分为理论类(即解答“这是什么,有什么性质”的问题)和实用类(即解答“如何去做事,做什么事”的问题)
B)规则二,用自己的语言,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概括整本书的内容。(要说、写出来整本书的主题、重点)
C)规则三,列举书中的主要篇章,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即将全书的内容不断细分,列出纲要。
注:不必每本书都如此,不必太求完美,也不必根据书上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
D)规则四,尽可能精确地发现作者要问的问题。即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主要和次要问题。
②第二阶段:诠释
A)规则五,发现关键词,并且与作者达成共识,即确认这些词语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
注:要根据上下文推敲出作者使用的具体词义。若作者频繁使用一个词语,要观察这一词语的意义是一个还是多重的。若是多重的,便要观察上下文,以此推敲作者变换词义的理由。
注:如何找出关键词?——作者以特殊方法运用的字眼便是关键词,这些字眼常常令我们头痛、困扰
B)规则六,圈画全书最重要的句子,找出其中主旨。a)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就是关键句。通常优秀的作者会在关键句处给出提示,比如使用不同的印刷字体、划线,又或者他们会在书本前面就给出主旨及其简要的证明。但若作者没有给出提示,那么我们便要自主寻找。b)通常情况下,包含关键词,或者使读者感到困惑难解的句子,都是关键句。c)找到关键句之后,我们就要详细地解构句子,并且仔细地诠释构成句子的每一个字,特别是关键字。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解释关键句,并且举出与主旨相关的例子,对主旨进行说明,这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的主旨的一个标准。
C)规则七,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即对作者的论点及其前因后果进行简要的说明。具体要求是按照前后顺序整理出各主旨及其论证过程。可以根据作者的摘要整理,或者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
注:分清楚作者的假设、不需证实的自明之理(在理解自明之理时,需要我们调动一般的经验和普通的常识,来理解作者)、能够证实的声明。
D)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以及确定作者已经解决的、未解决的的有哪些问题。确定在那些为解决的问题中,那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③第三阶段:公正地评判一本书
注:在此之前,必须认真细致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A)规则九,除非完全地了解一本书,否则不予置评。
B)规则十,在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此时更应该关注的是事实以及与此相关的真理,不应该争强好辩,或者盲目地反对。
C)规则十一,尊重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判之前,都要找到理论基础。要求排除误解、偏见、情绪,增加知识。
D)评论的四个标准:
a)知识不足——评论时,阐述出作者所欠缺的知识,并指出这些知识如何与他想解
决的问题有关。若作者拥有这些知识,会让他如何做出一个不同的结论。
b)知识有误——即作者的观点与事实相反。评论时要说明事实,或者采取更可能正
确的、与作者观点相反的立场。
c)不合逻辑,推论荒谬——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结论与理由之间缺乏连贯,作者
所说的两件事前后矛盾。但若这些逻辑上的谬误出现在与主题无关的地方,实在
没必要提及。在评论时,要列举出精确的证据反驳。真正的好书,少有推论上
明显的错误。即便有,也常常是精妙地隐藏起来。只有极具洞察力的人才能发现。
注意:a)分析阅读的列大纲阶段的四个规则是用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诠释阶段的四个规则是用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评论阶段的三个规则和四个标准是用来回答第三四个规则。
六、主题阅读(个人认为十分适合论文写作)
①准备:A)先确定研究的主题,并且计划相应的书单。但是研究的主题也可以随着阅读的进程而不断调整、细化。
B)先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籍,确定哪些书与主题真正相关,以及书中的那些内容与主题相关。然后再进行分析阅读。
②步骤:A)发现并阅读书中与主题相关的章节。没必要看完整本书。
B)带领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建立一组共通的词汇,以此概括和表达作者的不同观
点。
C)厘清问题。建立一组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以及不同作者的不同解答。
D)界定议题,整理出大多数作者参与的相关议题,并且列出各方意见,主题不同
意见之间的前后关联。
E)分析讨论,说明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并说明原因,清楚界定各议题之间的关
系。
③态度:面面俱到,保持客观中立,毫无偏见。 多次回顾参阅作者的原文,避免出现曲解。
七、具体指导:
哲学书:①发现作者在书中提出或解答的问题
②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原则、假设等
③分辨清楚作者的词义和基本主旨(即便作者的假设与我们的不同,也应该暂时接
受;分辨清楚作者使用词汇的抽象意义)
④理清思路,判断书中的那些论证成立,哪些不成立
故事书、史诗:快读,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戏剧:假装看到戏剧演出的实景,阅读前言
抒情诗:一口气读完;再重新大声读一遍;再三玩味;多知道一些作者及背景的资料
想象文学的指导:用心感受体会,将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充分调动感官、想象力。要概括故事的情节,并且熟知每一个人物、时间的细节。先感激作者用故事为我们创造的经验,再去批评。
教义神学:至少要暂时接受作者条陈首要原则的经文,但也要拒绝接受由基本教义错误推论出来的无效结论。阅读这一类书籍时,应该有义务从中找到意义,再举例证明教义的真实性。
八、外在辅助可以帮助理解,但应该少用,更多依靠自主的阅读
尽量少用导读和摘要,最好在看完一本书之后再去看;阅读名著时,可以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阅读论题彼此相关的书籍,这样有助于诠释字义和句义,找出共识、主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