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陀思耶夫斯基(1821~1881)年,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
我以为,好的小说,就是能让人读了欲罢不能的,读了毒瘾发作的,也读了沉浸其中的,应该是一本好小说。我想,《罪与罚》就具备了上述的条件,那就是一本好小说。
鲁迅先生说;作者善于对人的心灵进行拷问,在洁白的心灵下面,拷问出心灵的污秽,而又在心灵的污秽中,拷问出那心灵的真正的洁白。鲁迅还不过瘾又说;这种对于灵魂的拷问,实际上也是对读者心灵的拷问,往往使人不堪忍受,不能够卒读。老人家讲得有一点深邃,有一点哲理,也是讲得有一点繁琐,有一点啰嗦了。通俗地讲,不就是把笔触探伸到了人生中最隐秘的角落,一边是展现出美好的闪光品质,色彩纷呈的美妙,一边是挖掘出病态的灵魂腐朽,丑陋的诅咒禁锢,不就完了吗?这大概就是这一本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其实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面对外部世界的重重罪恶,眼看着金钱与权势嘲弄着穷人的尊严,无法再忍受,谋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妇人和她的无辜的妹妹。犯罪后,小说的主人公精神崩溃了,最后在宗教信徒的规劝下,投案自首了,去受苦赎罪,最后皈依了宗教,使得精神上获得了再生。
为什么一本情节并不复杂的,人物也并不多的小说,却能让人废寝忘食地孜孜不倦地去读,读出了一种自己与自己心灵困惑的搏斗的感觉,读出了一种自己与自己心灵震撼的斗争的效果。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本小说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恐怖小说,而是情节充满了恐怖,紧张和险象环生的,戏剧冲突和心理冲突十分真实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的,令人无法轻易地去读懂的小说,这大概也就是作者伟大的,杰出的,聪敏的过人之处吧。
作者自己都说,我首先是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如果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当然这是他的一家之言,危言所听,毛骨悚然,但也像是香槟酒那样汩汩地流淌,去寻找内心旅途的归属。
所以我在想呀,小说家总喜欢把他的笔下的人物早早地进入角色,把他们的悲欢,离合,把他们的忧郁,惆怅,把他们的内涵,分量,也把他们的感觉,经验分享给读者们,就像是演员早早地进入角色,体验不同情景中特定的情感和心境一样。
所以我又在想呀,小说家的内心都是一个巨大的情感仓库,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什么东西又都往里面出,不管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残酷的天才作家,还是浪漫现实主义的歌颂的天才作家,都必须去服从自己心灵的东西,必须去注重自己心灵的东西,也必须去挖掘自己心灵的东西。这样的小说就耐看,耐读,耐想了。
我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的小说,也会去喜欢他的《被侮辱与损害的》的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