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两字最早出自于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又因鸿渐之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故茶道大概最初为喝茶之道。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茶道涵义逐渐拓展和深化,现代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认为“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生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礼式。”作家周作人先生在《恬适人生 吃茶》一书中写道“茶道用平凡的话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丁文先生则在《中国茶道》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手段。”
其实,茶道一词无论如何解释都离不开一个“道”字,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的原则就是从事物的本质上去理解,从人们心灵中去感受,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茶道应该是“茶”的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是有形的“茶”与无形的“神”的有机结合。
茶道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形成多种流派。古代以茶为主线可将茶道划分为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与世俗茶道。贵族茶道讲究“茶之礼”,旨在显示富贵;雅士茶道追求“茶之韵”,重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强调“茶之德”,意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发生于“茶之味”,意在享受人生。
现今,中国茶道融合了儒、道、佛诸家思想的精华。茶道既然是一种精神。就会带有一定的民族意识。日本人将它引申为“和、敬、清、寂”,韩国人则引申为“清、敬、和、乐”。中国茶道同样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台湾茶人吴振铎先生把它总结为“清、敬、怡、真”,即清廉洁净,对人亲敬,怡亲和好,真心主善。庄晚芳先生则把这种精神视为“茶德”,同时也总结出四个字“廉、美、和、敬”,即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睦相处,敬爱为人。
由此可见,中国茶道虽然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但受儒家思想影响最为深刻,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发展,中国茶道融合了现代思想和内容,它更符合国情,有利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