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疯转一篇《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网红文,有趣的是,最喜转发的人多是之前最爱晒娃的人。
也就几年的功夫,原来那个乖头乖脑的祖国花朵,已经长成为在作业里笨手笨脚、天分全无的熊孩子。
为人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被陪伴写作业这件苦差事折磨的喷涌而出,文章中父母各式吐血。谁说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这明明就是给身为父母的人一场人间磨练。
可如果熊孩子也能发朋友圈(这个功能父母不会给),我们将会看到的又是怎样惨烈的情景。
“我已经在学校学了一天,回家只想静静做作业,吃几块想了一下午的饼干,可我现在连洗手间也不敢去了,妈妈的脸上杀气腾腾,她吃好吃的时,我从来没有拦着,大人真是爱生气!动不动就爱尖叫,吵的我头更晕了,妈呀,我真想让她消失!”
“我真的要好好想想,老师上课讲的哪一个知识能做对这道题,我要快点完成,这比抓小兔难多了,还是别想小兔了,爸爸心情不好,他天天看手机我也没意见,我玩一下,他就炸了,弄不好又要以强欺弱了!”
成人和孩子的世界就像是存在于两个不同的星球上,喜好、梦想、价值观、审美观都不一致,而这种完全不同的世界恰恰又是我们成人给予的。
当孩子弱小时,我们拼命想让他们多吃快长,包里随时准备着给他们零食,长大了,又告诉他们要节制饮食,专心学习;当孩子少不知事时,我们尽力教他们怎么玩,一上学,又见不得他们的新奇玩法;当孩子对这个世界陌生时,我们希望他们学会勇于探索这个大千世界,但面对学业时,我们又希望他们的好奇心统统收回,一心向课本。当他们是孩童时,我们希望他们尽量快乐,上了学,我们就希望他们一本正经。
这样颠倒的教育观,是成人也会心里矛盾不知所措,孩子对于成长的茫然与心里难以抒发的苦闷,就可想而知。
美国心理协会的最新的研究,每6个孩子就有一个有焦虑症。对于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孩子无疑是压力最大的群体,因孩子心理问题造成的家庭悲剧每天都在上演。那个被孩子气的做支架的爸爸,他的孩子心理所承受的压力,也许10个支架也撑不住来。
每个成年人,在多年前都是少不知事的熊孩子,幸运的是,那时没有这么激烈的学业压力和期盼,那时的慢时光还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当我们慌张地跟着越来越快的社会成人生子时,这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生活的压力迫使我们生出更聪明、更高效的孩子,可是基因在娘胎里就决定了这个孩子不一定比我们更优秀。
初为人父母,出于对现实、未来的各种担忧,往往把自我存在的焦虑传染给孩子,并加以无数经验的大道理,让孩子和大人的世界里同样没有容易二字。
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确实与现实的社会不符,而这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规律。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才是培养人类孩子的唯一途径。
用父母的焦躁和愤怒喂养出的孩子一定难以抵御激烈的变革和奔腾的创新,而将来的孩子要面临的又何止是来自人类的压力。
父母是这世上最辛苦的职业,孩子又何尝不是,不信你可以去问任何一个孩子,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快快长大或者永远当个幼童。
做父母是成人自己的选择,我们的选择权、生活能力、吐槽资源都远远高过孩子,成为他们的领路人也无可逃脱,所以陪作业、陪成长的痛苦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也唯有安心去做,拿出当初选择做父母的智慧和勇气,我们都处理不好与孩子一起作业,孩子就更是困难。
我们做了父母,就是要陪孩子做作业,胸疼脑胀、内伤不断都是作为父母的修炼,只能寻找世上的良方,提高自己的修为,让孩子的作业之旅尽量不那么艰难,不要把给孩子的陪伴,变成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