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是从初中开始的,那时候喜欢韩寒和他笔下穿白衬衫的男孩,偶尔翻翻当时喜欢的杂志《哲思》,放在书桌中间,在冬日的间隙,和同桌一起在暖阳下下细细品味,记得那时还喜欢摘抄句子,喜欢那些用辞藻堆砌起来的华丽的句子,总觉得那些词能从心中的那条缝隙钻进心底。现在也忘不了那些爱情故事结尾带来的悲伤,往往是心理压力压力太大或是成绩一落千丈下来时一个人拿一本爱格,然后眼泪就有理由掉下来,不知道现在容易落泪是不是这个原因。高中则是哲思版的破茧成蝶,那些励志故事陪伴了我那坎坷的一路,我一直在那条路上摸索,看不到光,看不到希望,无论自己有多努力,结果总是告诉我自己有多差,多笨,那时候老师的眼光里似乎是无奈还有可怜吧,仍清晰地记得自己说这是谷底的吧,没有要怕的了吧,你只能反弹了。到现在依然害怕那种目光,所以很害怕被别人给予期望,宁愿让他们一开始就不报希望也不愿意最后让他们失望。
大一开学后给自己布置了很多的读书任务,关于都多少本,读什么类型,后来好像都没有完成,因为开始发现外界有太多的诱惑,一不小心就掉进甜蜜的陷阱里,对大学期待太多,比如爱情,自由,阳光,总是轻而易举地放下当下要做的事进行对未来美妙的幻想里,所以像一直活在梦里,偶尔清醒,偶尔半睡半醒。偶尔醒来翻翻苏轼,研究研究时间简史,一般是不太能读下去的,除了像《白夜行》这些情节入胜的悬疑,后来这些书也看不下去了,以为害怕,内心对于悬疑有一些惶恐,害怕什么不知道,只知道看到某些情节自己就很难受,像是魂都下飞一样。读书的日子里思考的最多,想为什么,想如果换成其他的人也许开始不一样结局也会截然相反吧,但最后总能归结到人物性格上来,你是什摸样的人,你会注意到什么,你会遇到什么,你又会怎么处理,这就是你的世界了。有时候我似乎能看到故事的结尾,但我们现在都在路上,他不会像物理上的“无用功”一样,因为你终点和起点一样就否定你的所有。
总遇到一些很温暖的人,让自己变得很柔软起来,有隐隐意识到或许我们之间就只有这一个微笑,我们之间在这无穷的宇宙里只有这一个交叉点;偶尔又遇到一些“其他人”就是规定在自己朋友圈之外的人,他们像一道难题一样放在那里,无理由的闯进我的世界还以为这是和他们的一样的,我在犹豫我要不要去解这道题还是就在那放着,总有一天他会意识到这不是他想进入的那个世界,明明知道或许这个类型的题你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可还是不想去触碰,等有人在背后推我一把。
有时候喜欢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看看是我扮演了那个角色还是我被那个角色困住了,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喜欢这样不同寻常又中规中矩的自己。高考是一个路口,他不决定你的未来,他只决定你未来遇见谁,其他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这样的吧,不断的选择,然后你一生的朋友,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有时候遇见一些人,刻意把他留在身边,有时候遇到一些人想把我刻意的留在他身边,这当然是拒绝的,一方面我很开心感谢那些我刻意路留下的人不会给我冷脸,一方面给对把我留在身边的人冷脸,我甚至不知道理由,只是想这么做。
你给了偶尔的陪伴,所以现在送你一杯咖啡。
别走心,别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