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亚里士多德年纪比我们大太多太多,但读他的书,基本上不会感觉到我们彼此之间有代沟,倒像是一位忘年交。有时候读着读着,甚至觉得他就像生活在村子里的一位特别有学问的老爷爷,话不太多,常在天气好的时候出来散散步,偶尔碰上村里人东加长西家短的口角和纷争,他用一两句就能让吵闹的双方消了下来,比如,他会对怒气冲冲的一方说:我们人的目的,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幸福。
一个超级学霸
十八岁那年,亚里士多德到雅典求学,成为柏拉图的弟子。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踏入学园大门那一刻起,亚里士多德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一路成长为学园的顶梁柱,成长为横扫哲学、自然科学、天文学几大学科的超级霸主。在他死后两千多年里,上述被波及到的领域里,人们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照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是否一致,如果碰巧不一致了,还得思前想后,考虑一下挑战亚里士多德权威所要面临的后果。
一个超级学霸就这样统治了整个西方世界N多年,后世人都尊称他为“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我特别好奇在印刷术没有发明的时代里,在没有互联网上不了谷歌的时代里,亚里士多德是怎么成才的?他是怎么学习那么多知识的?
跟着亚里士多德学习育儿
建议今天的妈妈们在有空的时候好好研读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书籍,至少给孩子们讲一下比萨斜塔的故事。
话说当年伽利略不相信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重量不一样的铁球从同一个高处落下来重的那一个先落地(这句话好长啊),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吭哧吭哧揣着两个铁球走上比萨斜塔,左手那个铁球重20斤,右手那个铁球重10斤,站在比萨斜塔上面,塔下面围着一圈吃瓜群众,或许还有安保人员拉了警戒线,防止铁球落偏了位置砸到人。
随着围观群众的一阵尖叫,两个球同时落地。
当年在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时,语文课的任务是归纳中心思想,即:伽利略是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但是这个实验却在我们班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有同学说: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自己不亲自扔两个球试试呢,而且之后那么多年,都没有人去亲自扔两个球试试呢?有同学说:如果我扔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肯定是铁球先落地啊,羽毛还在空中飘着呢?
现在想起来,语文老师讲这篇课文,是有风险的,因为很难招架得了学生们如此之多的提问以及抬杠。如果亚里士多德在场的话,他大概会为同学们点赞: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热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对教育的理念至今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他强调儿童教育应遵循孩子们自然天性发展的顺序,要重视体育、德育、智育的协同培养。
如果来到21世纪,看到今天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的课外辅导班,亚里士多德会哭泣的。
跟着亚里士多德学习企业管理
虽然亚里士多德没有定义过什么是企业,但是他对德性的探讨,不失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指导。
在广泛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把“德性”的概念用于所有生命物及其实践活动,根据他的理解,德性是使得一个事物状态好并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德性分为“理智的”与“伦理的”。其中:理智德性主要由教导而成,由培养而增长,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德性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既不是完全由教育产生,也不是完全由自然产生,而是从自然接受过来,又通过习惯使它完善。
与企业管理相对应的,老板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打造自己团队的德性呢?
对于一家有德性的企业来说,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多方共赢:企业自身、团队成员、客户、股东、以及所在社区。对企业来说,理智德性如同企业主营业务,由培养而增长,需要经验和时间慢慢壮大,伦理德性便是企业文化,企业在组建初期,会天然存在一些基础文化因素,企业通过建立良好有序的规章制度,引入积极正向的管理机制,帮助团队形成积极良性的文化习惯,进而达到团队文化的健康有序,为企业基业长青注入正向能量。
写完这一段,忽然感受到哲学的终极力量。世间万物五花八门,即便我们穷极一生的时间,也难以求得全部知识与智慧。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帮助我们从纷繁杂乱中,找到一根主线,不随波逐流。在人生的旅途中,用哲学知识打磨一把适合自己的工具,万变不离其宗,工具在手,行走无忧。
跟着亚里士多德学习理财
亚里士多德说,零售并不是发财致富的艺术中的一个自然部分,发财致富的自然方式是巧妙的经营房产与地产。
看到这句话,我竟无语凝噎。
对了,亚里士多德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形而上学》,据说“形而上学”这个词其实源自《周易》里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读不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不如好好读一读《周易》。虽然同样面临看不懂的风险和挑战,但是,好歹,我们与《周易》文化同源,一旦读懂了,可是不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