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儿子上了初一。
一晃,我过了不惑之年。
时常感叹时光匆匆、岁月如梭。
时常回首往昔陪伴、反思成长。
经常会读些关于孩子成长、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我深深明白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温馨如香的陪伴、循循善诱的引导是多么重要!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些和健康的体魄、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愉悦的心情同样重要,就像世间万物都需要空气、水、阳光一样,无法相互替代,也无法缺一而可以鲜活。
于是乎我就决定,我要做陪伴界的身体力行者,为孩子!为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多些被爱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长大后拥有更多的美好回忆,让孩子成年后干事业时拥有满满的力量。
我经常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我这样做也是为了我自己,为自己?是为了什么呢?
我开动思维雷达在努力地搜索着我思想深处的沟沟壑壑,把平时散落的思绪,划拉过来辨别整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在她儿子二十一岁上大学时,写下的人生感悟,虽然,她和他在一个校园里生活着,一个任教,一个读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她的车。
我终于明白了,我是在珍惜,在珍惜在孩子还需要我的年龄里努力地和他一起同行,同行一段并给予他需要的呵护,他需要的倾听,他需要的陪伴。而不是他成年后冷漠地与我擦肩而过,或虽然同行,却少言寡语。
我终于明白了,我是在播种,在耕耘,在施肥。我还不仅仅只是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般功利地追求结果,我还想在守护的过程中体会到农人看着庄稼茁壮成长的那份喜悦。
我终于明白了,我在为他浇水的同时,他的存在犹如一眼清泉让我也痛痛快快地解了渴,他的存在何尝不是我所需要的陪伴?我所需要的慰藉?我所需要的温暖呢?
你看!
我喜欢看他获得一点点成绩后如阳光灿烂般的笑脸。
我喜欢听他一进家门就喋喋不休地倾诉在学校里发生的还带着体温的故事。
我还喜欢他给我分享我们俩一起准备的演讲稿、辩论稿,在他饱含深情的演说下,激情四射地辩论中,获得老师同学们多次热烈的掌声。
我超级喜欢瞧他犯了错误灰头土脸地等待挨训的那一刻,那张拉得比长白山还长的脸,撅的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嘴,让我深藏忍俊不禁的坏笑,装成一副老成持重,过来人老有经验的样子,语重心长地教诲他一番,让做父亲大人的感觉再飙升一次。
这些不都是我的需要吗?
与其说是我陪同孩子成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父爱,不如说是孩子在陪着我开心,给了我很多快乐,这种开心源自孩子把人生的每一次的第一次彩排都给了我。这种快乐源自孩子把当每一次的第一个当听众的机会都给了我。这是多么奢侈的给予啊!
都说爱一个人,他(她)能为你花钱只能算是爱,他(她)能为你付出时间的陪伴,那才是真爱。想想,孩子十几年如一日地陪伴着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应该比真爱更博大的爱了吧!
我应该称之为深爱!
谢谢你!孩子!是你让我过得更滋润,让我爱得更瓷实,让我活得更甜蜜!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罗隐的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想给它新的注解。
我会珍惜这条温暖而甜蜜的人生路,亲密陪伴的这段路只有十八年,说长不长,说短真短的十八年。
且行且珍惜!
越酿越甜蜜!最甜养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