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艾草飘香。春雨绵绵时,新鲜的艾草长势正好。每年这个时候,我和老公都会做一种传统美食-艾叶青团。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青团也就成了传统节日美食。
清明节,怎么能少得了艾叶青团呢?
采摘嫩艾叶,制成春天的美食,把春天吃进肚子里。
前两天下小雨,地里很潮湿,下午我全副武装,穿着套鞋,带着手套和环保袋,骑车到去年釆艾叶的地方,采集青团辅料-嫩艾叶。
河沟处,去年釆艾叶的地方,已经有人领先一步,捷足先登了。艾叶梢没了,地下的野豌豆苗被践踏了不少,野豌豆苗长势很好,一大片,密匝匝的,油嫩嫩的,我禁不住釆了一小把,回家试下口味。
釆了半小时,只釆到两小把艾叶,这也太少了吧,既然都穿了套鞋来,那就往里面再找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菜园四周的野艾长得嫩绿茂盛,叶挨着叶,杆连着杆,你推我挤地扎着堆,在风中摇曳生姿,似乎在向我招手:“快来哎,我在这里呢!”
半小时,我就掐了满满一大袋嫩艾叶,腰酸了,天色暗了下来,赶紧收工回家。
在我的心中,艾叶青团是特有的温暖记忆,更是藏在幸福里最熟悉的味道。
每年三月份,我都会釆摘很多嫩艾叶(做青团时只要嫩艾叶,一定要把梗去掉,或釆摘时只釆嫩叶子,否则会因艾叶梗纤维太多,不易出汁,影响口感),煮烫清洗后,用保鲜袋一袋袋包好放在冰箱,冷冻保存起来,隔一段时间取一包出来解解馋。
早在清代,美食爱好者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有诗云:“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说的就是青团。
春天的艾草经过蒸煮,自带干净的绿色,是人工色素无法比拟的大自然馈赠。混合或甜或咸的馅料,别有一番滋味。这,大概就是春天的味道吧!
艾草和蒿草长得很像,很多人都把蒿子和艾草混淆了,千万别釆错了哦!
那如何区分艾草和蒿草呢?
从生长期看:两者都是野生的,都喜欢长在田埂、地边,艾草的生长期从3月份一直长到端午节。而蒿草过了清明节,就过了最嫩的时候。
从高度上看:高的是艾草,低的是蒿草。长势最好的蒿草只有10厘米左右,而艾草高度在1米~2米之间。
从气味和外形看:蒿草是普通的青草味道,而艾草气味清香,像中药味一样,艾草的背面有白色绒毛。
居然有很多人没吃过青团,那怎么做青团?
在开水里加一小勺食用碱,放入洗干净的嫩艾叶煮一分钟后,捞出来放到冷水里漂洗,去除碱味。洗好后把嫩艾叶挤干水,搓成团。
切碎嫩艾叶后,加少量水放入绞肉机内打出绿色的汁水来。
糯米粉和粘米粉按对半开的比例,拌匀揉搓成团,加入艾叶汁,碧绿的艾叶青团面皮便做好了。
将炒好的黑芝麻和花生捣碎,将花生碎与芝麻碎混合后,加白糖、面粉、植物油拌匀。
用旋转虎口的方式,青团皮内包入花生芝麻馅搓圆。
锅底铺满棕叶,棕叶上刷一层植物油,依序放入青团,上气后蒸半小时。
开锅,一股浓浓的艾草味扑鼻而来,青团温润如玉,一口咬下去软糯香甜,散发着天然的艾草清香,那种香甜又略带薄荷的味道,在齿颊间盘旋,挥之不去。
味觉比记性长情,走过的脚步会模糊,留下的味道扎根舌尖。
青团,只为春天而生。清明一过便难觅踪迹,若是一个不小心耽误了,春天就像是白过了,像极了一年一会的约定。一颗青团,从舌尖到心间,是生活赐予的香甜。
清明前后,品上一口软糯香甜的青团。眼前春芽绿,舌尖青草香。说不尽的春意盎然,道不完的辞旧纳新。
青团是季节的风物诗,它自带青草气息,每一口都是山野里的春天,让我们在每个清明节,都能品味到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