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结束了,不知道你胖了几斤呢?想必有不少人都是在胡吃海塞大鱼大肉中度过的吧……
小碗也快肥成大石宛了。要知道,小碗曾经为求妈妈健康而吃素三年,如今妈妈康复了,我也已经是无肉不欢。对于吃肉这件事儿,我比谁都认真。
陈晓卿在《至味在人间》中说过一段很有意思话:
“我们吃下去的油脂往往会转化成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它有助于保持心情愉悦。所以我一直隐隐地觉得,素食党一般都比较严肃,适合思考人生,探讨喇嘛活佛仁波切关心的人类终极问题。而吃肉党,注定一事无成,每天就像我一样,傻乐傻乐的。”
一般来说,咱们亚洲人的饮食习惯都是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肉食为辅。米饭、馒头、大饼、面条在我们亚洲人的饭桌上无处不在。而自古以来,肉食在西方人的饭桌上也是无处不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历史学家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说,爱不爱吃肉,奠定了如今的国际格局。
我们今天的关键词就是:ubiquitous。其中具体的来龙去脉,且听小碗慢慢道来……
ubiquitous
/juːˈbɪkwɪtəs/
seeming to be everywhere
adj. 无处不在的
1
起源
ubiquitous这个词看似很长,其实我们可以拆成三部分来记:ubi(地方)+qui(任何)+tous(形容词后缀)。
“ubi”是拉丁语,意思是“地方”。“qui”来自于拉丁语que,意思是“any,ever”。你可能听过一首歌,其中有句著名的歌词: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中文翻译成“世事难料”,其实字面意思就是“任何该发生的都将会发生”。
因此,ubiquitous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无处不在的。
2
用法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是德克萨斯人,他说:Football is ubiquitous in Texas: Pro football, college football, high school football, pee wee football...(橄榄球在德克萨斯无处不在:职业橄榄球、大学橄榄球、高中橄榄球、初中橄榄球...)注:pee wee是美式橄榄球中的少年队。
最近人工智能是越来越火了,小碗大胆预言:One day, AI assistants will be so ubiquitous that they become an inseparable part of our lives.(在未来,人工智能助手将会无处不在,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词语延伸
我们言归正传:为什么吃肉这件小事儿,居然能奠定国际格局呢?
咱们中国人把米面叫做“主食”,可见其重要性。而外国人眼中的“主菜”(main course),基本都是肉、鱼等蛋白质为主的荤菜。
难道我们亚洲人天生慈悲为怀不爱吃肉?真相其实扎心了:我们的祖先不是不爱吃,而是没得吃——因为我们人口太多了。
稻米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是绝对的ubiquitous。古人们发现,稻米这东西好啊,又好种又能养活很多人。于是大家纷纷去种稻米,稻米的数量和人口数量同时激增。土地上多了这么多口人,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原本的牧场渐渐变成了ubiquitous的耕地。
而反观西方,傻傻的歪果仁们一直没有发现一年两熟的稻子。怎么填饱肚子呢?只能吃肉了。因此,西方的牧场一直很多,靠吃肉填饱肚子的家庭是ubiquitous的。即使是穷人,也不会刻意吃素。
正是因为咱们亚洲人多粮食多,所以缺少求变的欲望。土地肥沃,有吃有喝,自给自足,挺好。而西方人平时放放牛羊,空闲时间多。并且如果突发瘟疫,牲畜大量减少,人们也衣食不保。市场渐渐变得ubiquitous,因此资本主义在西方渐渐发展起来。伴随资本主义而来的两次工业革命,算是让西方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有道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别看咱亚洲自古肉食少,但咱们勤(te)劳(bie)聪(hui)明(chi)啊!拿中国菜来说,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帮,我们渐渐征服了全世界的胃,中国菜已经在全世界ubiquitous了。单单在美国,就已经有超过40000家中餐厅,比全世界的麦当劳数量还多。
中国菜在美剧中也是ubiquitous。
卷福在戏外也是中餐的忠实小粉丝,看那幸福的小眼神儿:
天灾人祸,战乱灾荒,不变的是我们中国人对于美食与生活的热爱。所以别纠结假期胖几斤了——为什么我们的口中常含口水?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文章中出现的单词你都认识了吗?
ubiquitous /juːˈbɪkwɪtəs/ adj. 无处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