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尽力要说服你的人,几乎总在将他们的立场置于最强的光线之下。所以,当你发现那些你相信是较具说服力的理由,较为明知的做法是犹豫片刻,想想作者可能没有告诉你的那些信息。
不完整的论证在所难免,主要有几点原因:
1.时空的限制。因为立论者并不需要永远去组织这些论证,也没有不受限制的空间或时间来展现他们的理由。
2.我们大部分人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都很有限,如果信息太长,我们会觉得厌倦。
3.进行论证的人所拥有的知识总是不完全的。
4.作者直接就想欺骗你。
5.立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不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主要取决于你坐在什么地方。
找到常见重要信息的提示:
1.反驳论证:反对的人会提供什么样的理由?有没有研究和所说的研究相冲突?有没有备受尊敬的权威人士提供的例子、证词和观点被省略掉,或者支持论证的对立面的类比被省略?
2.遗漏掉的定义:如果关键词用另一种方式定义,这个论证会有怎样的不同?
3.遗漏的价值取向或者视角:不同的价值观会不会产生处理这一论题的不同方法?从与说话者或作者不同的价值观出发回产生怎样的论证?
4.论证中所指的“事实”来源:这些事实的来源是什么?事实断言是不是由出色的研究或者可靠的来源支撑?
5.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有多少人完成这个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怎样措辞的?调查对象有没有大量的机会来提供与使用这些回答的人所报告的不同的答案?
6.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访谈研究得来的结果和书面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怎样的不同?实验室实验会不会产生更可靠更丰富的结果?
7.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如果数据包含早起或者后来的证据,看起来会不会不一样?作者有没有故意拉长数字让差异显得更大一些?
8.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的结果:论证有没有遗漏提议的行动所带来重要的正面或负面后果?代价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我们需不需要知道行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物、精神、健康或环境等领域的影响?
9.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当直觉主义者推销他们的特异能力时,我们需要追问他们的预测被证明不真实的概率有多少?
要理解特定的比较,我们必须要了解一点可能的数值范围和比例情况。比如我们被告知美国在世界幸福指数表上比丹麦人的得分要高。我们要知道这幸福指数表上的刻度范围是多少?是从1-2还是从1-100?填写调查表的美国人和丹麦人,他们分数的确切差距到底是多少?如果平均分几乎一模一样,或如果平均分相差50分,那么我们处理这个分数差距的意义会有多大的不同。
我们使用的很多词都暗示了大小、范围或者比例,除非我们要求得到这些话暗含的具体信息,否者我们很容易被引入歧途。
在考虑隐藏的信息时记得问一声:这个行动潜在的长期的负面的效果是什么?
理由本身并不会引导出一个唯一的结论,它们好像只会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可靠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限制了你决定和选择的范围,过度简化了复杂的情况。一个附加限定条件的“是”或“不是”往往才是最佳的答案。用“也许”“这取决于……”进行回答的优点,就是它迫使你承认,你所知道的一切还不足以给出确定无疑的回答。
我们需要谨慎使用条件句来创造多种结论。在条件句当中,陈述一个假设的条件,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出某个特定的结论。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等问题来为结论添加限制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