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和我一起成长与进化的肉夹馍们:
跟一个美女聊微信,她问我晚上吃什么,我说吃肉夹馍,她说你已经吃了好几天了。是的,关中人就是这样,实在没有什么主意了,就去吃三秦套餐或者单点一两个肉夹馍充饥。日子过得稀荒了,肉夹馍就是改善伙食的“好吃食”。
关中娃不存在与肉夹馍的邂逅,因为我们的基因里有我们与肉夹馍亲情。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俺爸带我去吃小吃,那句最霸气的话:“你妈最近不在,肉夹馍油茶紧饱吃,多少不论!”10岁左右的我,每顿吃两三个肉夹馍,那时的肉夹馍摊位就是一个工作台、一个支起来的煮肉锅,不存在什么腊汁、卤汁,就是肉夹馍而已,肉剁得细碎,夹进现烤的饼子里,再来点汤汁,不用吃,看着口水就下来咧。
吃肉夹馍能看一个人的性格,也能见识一个人的习惯。
我小外甥快出生的时候,我与姐姐、姐夫一起吃小吃,大胃的我需要两个甚至更多肉夹馍才可以吃饱,可哪里有半个卖?俺姐剩下半个馍让给我吃,这些都是一家人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没那么些隔阂不是?姐夫一把拉开,又给要来一个馍让我吃——他不愿意让孩子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哪怕是自己家人也不行。
我们家把不讲究太多虚礼定义为没有隔阂,我姐夫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礼貌,都是亲情。一个馍的吃法,可以让两个家庭的成员融合并且繁衍。对了,我姐夫现在不再因为肉夹馍的事膈应了,他也分着吃。
肉夹馍不是大餐,如果非要比喻,肉夹馍是居家的媳妇,大餐是心目中的女神。在食客面前不要讲道德和从一而终,关中人离不开肉夹馍,那是贴心的必需品,随着生活的改善,肉夹馍被人嫌弃:油腻、高脂肪、重口味... ...
可我要说,人人心目中都有女神,有几个人和女神幸福的天长地久了呢?女神可以不同、也可以见异思迁,关中娃不管走多远,肉夹馍永远是最贴心的,不是最完美也不是最高追求,但永远是心里兜底的那个居家必备、旅行必需。
肉夹馍现在又很多种类,很多品牌,也有很多搭配,汉人的、回民的,这里的、那里的。我最爱是三秦套餐的那种,方便中庸,就好像关中人一样,没有那么多技巧,口音重、够直接,既是性格特征也是生活特征,够具体也很深奥。
如今有许多外地朋友开始也喜欢肉夹馍,了解什么叫“三秦套餐”。我更喜欢一边匆匆在上班路上奔驰,一边大口咀嚼肉夹馍的关怀,这几年热播的《大秦帝国》中秦军“赳赳老秦”不就是这样的?大步健飞,手中长矛和目光始终望向远方,腰上系着表示军功的首级,从不知进取该在哪里停止。
我不想赞美,可细细分析,尽说了肉麻的话。
我并不恋物,非要说喜欢肉夹馍也是恋物的话,我沉默,就像关中人一样。
西安,这座城市换了什么风格,人们,身上呈现了多少颜色,口里还能说正经的关中方言?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换了味蕾,再也吃不惯肉夹馍,远走后、没了家乡这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