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周日预告)
你的“自我驱动力”来自何处?
所有最终相对优秀的人,都有共同的特征:
拥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
那,你有没有想过“自我驱动力”来自何处呢?什么决定了“自我驱动力”的强弱呢?
我的留言:
觉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自我驱动力”并不是很强烈,主要来自父母的期盼,让父母开心,其次是成绩排名吧。个人觉得“自我驱动力”也是不断形成的,随着成长,自己工作生活成立家庭养育孩子,才会觉得生活不易,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驱动力”,如今觉得“自我驱动力”应该是来自压力,自己的焦虑,希望自己有能力让日益年迈的父母不在辛苦工作赚钱,让老公多点时间在家好好享受一家三口的好时光,让自己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下的长大,获得好的教育,还有对自身成长渴求,这些都是自我驱动力的来源。
12.5(周一主文)
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
习得一门外语,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商,甚至可能不需要智商,以英语为例,我们学那么久却没有搞定,而且难住大部分人,更为合理、更为本质的解释:
“用英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
以自身“用英文阅读”为例,说明刚需的重要。
再看看我们身边,绝大多人是不善于分析的,不善于思考的,他们不会去琢磨什么事儿直到水落石出。可你身边也一定有至少一个这样的人:
他们善于分析(也因此常常能)
1.英语。
想起高中时英语老师说过,英语是英国的傻子都会用的语言,而我们很多人总是学不好。那时觉得语境很重要,上学时英语是几门学科中最好的,大学时四六级很不费事就通过了,大四时距离考研还有七十多天时,我才准备考研,而英语是没怎么复习的,就考前几天模拟几套卷子,结果考了四十多分吧,竟然还通过了。不知从哪里来的想法,认为英语要学的好,出国混几年才行,才能顺利交流,以为学英语就是来交流的,后来毕业工作,缺少用英语的机会,然后就不了了知,学的英语全用来考试了。
2.学开车。
上大学那会,就流传着英语,驾驶和计算机是未来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大学时,很多同学就开始报考驾照了。觉得自己自己以后有能力买车了再学也不迟,谁知工作后各种忙碌,而且去哪打车都很方便,也就没学了。
3.学编程。
大学学过VB。上课跟着老师学写一些代码,运行起来确实很有意思的,但是也觉得比较难学,考试通过也就拜拜了,觉得计算机会一些基本的,会查查资料,使用office办公就差不多了。
4.钢琴。
大学时一个好朋友很喜欢钢琴,自己也跟着着迷了一段时间,好朋友教了弹两首曲子,至今我也只会弹那两首了。因为觉得只是娱乐,就没有专业地学习。
很多新的领域,自己都属于浅尝辄止的那种,刚开始也有过喜欢着迷,但因为不是刚需,没有赋予重大的意义,就慢慢地放弃了,还有畏难心理,对自己不够自信,尤其是工作之后,觉得只要把本行做好就行了,就很少深入学习新技能,真是头脑决定行动啊!
12.6(问答01)
现在起床,打开手机第一件事就是阅读专栏,只字不差的阅读,然后洗漱做家务时头脑梳理专栏内容,整理到简书,留言也写好放到简书上,再复制到专栏里,一周学习之后再分享给大家,觉得这样学习效果好很多,每天整理完都很期待第二天的内容。每天还要带娃出去溜达,做饭,奶娃,亲子阅读,哪怕其他的先不学,做好这一件系统的学习,都是值得的。
12.7(问答02)
学生时代,总是想学很多技能,主要是没钱,因为不是刚需,也不想花父母很多钱。当自己工作之后,发现没有时间,确实总是喜欢为自己找借口啊!
12.8
12.9
我的留言
看完文章,我陷入沉思,文章中很到位地说到大多人的弱点,包括我,为什么那么多年没有拿下英语,为什么每一年许下的愿望最后都没实现,因为身边大多人都是这样,我便以为这就是常态,从来没有深入分析过背后的原因,也没去改变过,拖了那么多年,学校没教的能力发现自己一点也没习得,虽然喜欢看书,以为看过的东西会自动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让自己变得不同,回想那些看过的书,都只是看过,没有反复看,没有一字不差地看,没有写作输出,所以至今没有习得深入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如果不是订阅专栏,很多问题我还没意识到,还会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想想真是太可怕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