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电影,叫做“coco”,中文意思就是椰子的意思。
刚开始朋友叫去看这部电影,说有泪点还掉了眼泪,我反正也没有什么特别想看的就说那和他们去二刷。
这部电影的人物形象和动画效果是我喜欢的那种,颜色明亮,人物形象可爱,在这些外在的实力表达下,内在传达的一些观念的确是引人思考的。
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最让人感触的是死亡教育。
在电影里,里面故事发展的背景是一个墨西哥的亡灵节,墨西哥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七八月间。土著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在亡灵节期间,墨西哥民众会将去世亲属的遗骸从墓地中取出并仔细清洗,之后再次安葬。他们认为,在亡者灵魂回家的日子这一天之前,亡者的遗骸必须被清洗干净。秘鲁人在节日当天则前往墓地举行传统的祭奠仪式。除了向墓碑敬献鲜花和酒,秘鲁人还会在墓地旁举行聚餐活动,以唤醒逝者的灵魂。
我很喜欢南美人的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这就是真正的坟头蹦迪。对于死者,他们保留的是爱,用爱来召回属于亲人的记忆。电影里面的老奶奶告诉她的孙子说,要把家里布置的漂漂亮亮的,摆上照片,铺上花瓣他们才能认得回来的路。
别忘了在中国,也有个亡灵节,这个是大家通常知道的七月半。我从小就听说一句话“七月半,鬼乱窜”。这就是让人们那天早早回家别到处跑,怕撞邪。中国总是有能力把这个描述的很可怕。七月半之前的时候就开始烘托气氛,到处就是香蜡钱纸满天飞,路边,公园里,大家都神情凝重生怕亵渎了祖先。
而且中国这种鬼鬼神神的故事从小就有人在你耳边说,谁谁撞邪了,谁又得到祖先的庇佑,让你根本没办法区分这些东西的真实性。
相比起中国的对于亡灵的态度,我更喜欢国外的观念。在印度,我们租的房子隔着一条街就是一大块墓园,平时上班下班买菜运动都会路过那里,可我从来都不觉得那里很可怕,就算是晚上我从那儿经过都不害怕。我问过当地人,为什么会住在墓园的旁边,他们说想离亲人近一点,而且并不会觉得恐怖,其实这个回答我很感动,如果在中国,大家对于这些的态度是这样的话,该有多好。
在印度北方出差的时候,有机会去了瓦拉纳西,那是个令人心生敬畏的地方,这里就像大家知晓的,有着圣河,有苦行僧,有新生儿在河里沐浴,有离开人世的人在这里走过最后一程。在恒河边上有很多烧尸体的地方,我从酒店出来看着有冒黑烟的地方就寻着方向去了。专门做这个营生的印度人把树枝和木材搭成一个台子,然后四五个年轻小伙把人抬在上面。我看着逝者家人把花瓣洒在逝者的身上,再挂上了一个有很漂亮颜色的花环,用一个点着灯的铜杯摇摇晃晃的说着些什么。家人围作一团,摸着逝者的身体,作着最后的告别,然后由儿子用火把点燃了沾满松油的木头。另外意外的是,我以为他们会特别悲伤的跪倒在地撕心裂肺的哭泣,但是他们好像是完成了一个仪式,连看都没看就离开了,留下的是他儿子剃成光头后留下的一个小辫子。
瓦纳纳西是一个特别适合思考生命意义的地方。这里有新生儿的父母带着一两个月的孩子在恒河里沐浴,也有老者泡在恒河里嘴里念叨着什么,还有忙着做生意卖花卖食物的摊贩,在他们眼里,近在咫尺的火化过程是一个升华生命的过程,我看不出来一点点的恐惧和害怕,反而他们以在恒河死去为荣。当然,目睹全过程的我也没有半点的惶恐,但是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一切在国内发生是多么的让人毛骨悚然。
或许有人说我崇洋媚外,但是我真是觉得死亡教育真的不应该像一个鬼故事一样,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七月半的时候,看到一个妈妈对孩子说,今天是祖先回来的日子,要打扮的漂漂亮亮,收拾的干干净净,等待祖先的团聚,那样,该是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