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阶段经历了万恶的历史学考后,我养成了一个阅读的陋习:逐字逐句地阅读,不求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只求明白句子的表面意思,并把它牢牢记住,然而记忆效果不佳,读完也不能明白这些话到底讲了什么。一翻开书,便觉得读来费劲。有些书确实需要细读,但一字一句地看是个笨办法;而有些书或文章大可粗略地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对不同种类的阅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重点对如何求得理解做了细致的分析。
如果把阅读比作一场旅行,那么首先要确立目的地,即阅读的目标。没有目标,行者会迷失于丛林,同样,没有目标,读者会在茫茫文海中沉沦。本书告诉我们阅读的目标有三种:消遣、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为求得理解而阅读。这三种阅读目标在我们阅读过程中都无形地存在过,但是如果本着学习的目的去阅读一本书,我应该把为求得理解而阅读作为自己阅读的目标,在读完一本书后,不仅要知道它讲了什么,还要能够解释它讲了什么。
确立了阅读的目标后,就要为实现理解性阅读而努力了,这是本书的重点。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对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来说,阅读是从检视阅读开始的。基础阅读基本上只是认认字而已。检视阅读看似粗略,却是我们学习的良方之一。检视阅读要求我们看看目录、索引,这样我们可以大致理清一本书或一个章节内容的框架与逻辑,这可以让我们更有条理地吸收知识。第三层次分析阅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找出主题和作者的意图或是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找出关键词、句子的主旨,并分析作者的论证。其实这两个阶段所提到的方法在我应付高考语文的时候经常用到,我却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没有将其运用于阅读。在语文考试的时候,我常常担心自己的想法与标准答案有太大出入,而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大可不必担心这些,我何不好好利用,以求得更好的理解呢?第三阶段:评论作者的主张。也许我对作者看法的评价不一定正确,但我起码有了自己的思考。 这一点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体现。心得体会不仅是读者读后的感受,也是对本书作者主张的评论与思考。主题阅读则是本书中阅读的最高境界,在对一类书的某个主题做了深刻的理解后,能对某个主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目前来看,我还不具备主题阅读的能力,还需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阅读是主动的,正如文中所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求学的人应该带着主动的态度去品味书香,求得其中的精华。然而,在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有一群人沉迷于吞食信息的快感,不幸的是,我就是其中之一。是时候为自己规划一场书海之旅了,每天照着本书中提到的方法读一点书,建立知识的积累,从粗浅了解到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