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时间/ 2017年7月12日
在成都的街头转一转,熟悉的,有全程陪伴的芳子,有匆匆赶来的大琴……
第一站:川大食堂和芳子的宿舍
真正对食堂开始怀念,应该是大学毕业时,饭卡被注销开始的。
我想,毕业三年,无数个日子里,或白天,或黑夜,总有那么一刹那或一瞬间,对石大的食堂,对石大的饭菜,静静地想起和怀念!生活中,只有共同经历的人才有恰到好处的共鸣,如果,无法共鸣,那就一个人,静静去想起、去怀念。
上午十一点半,芳子带着我去川大学生食堂蹭了一顿饭。不是川大的学生,走进别人家的食堂,陌生感油然而生。然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座位上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谈笑风生和我不相上下的学生,又觉得无比熟悉。
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谁会关注是否多了个外来者,没有谁会关注这个外来者的心绪变化。小圈子里,总是因为陌生感的缺失,而无法平静如常。在川大,无需顾虑,和芳子吃饭时,觉得无比轻松和自在。
一如既往地选择素菜,一口一口慢慢地嚼着米饭,吃着菜,不停地吃,吃了很多很多,这样的感觉太熟悉、太亲切。仿佛,时光倒流,恰好正在方圆,正在百味苑,正在东苑,正在会泽,吃着饭,说着话,笑着八卦……
川大的这顿饭,是美味又难忘的的。米,很香甜,很有粘性,适合慢慢嚼,细细品;菜,种类很多,可以随意挑选,吃着炒丝瓜、西红柿炒蛋、花菜,满足极了!
去了芳子的宿舍,宿舍里的姑娘们,有趣极了,说话幽默风趣,都堪比有趣的段子手,气氛和谐而融洽。看着她们互相打趣、逗乐、玩笑的场景,真美,真好,这样的日子似乎离我远去太久,羡慕极了。
临行前,芳子见我迷恋明信片,便送我一套川大记忆的手绘明信片。拿在手里,爱不释手,一张一张翻完,一张一张放回去,然后,小心谨慎地放好。今日,收获的最好的礼物!开心极了!
第二站:1126路社区巴士
在街头闲逛时,偶然遇到了社区巴士,看着小小的车身,充满了好奇,想去体验体验。
成都的公交的确很发达,每个角落,几乎都有车到达,社区巴士就是专门去小街小巷的。不知是我去的城市太少,还是留意的不多,社区巴士感觉像是成都的一大亮点。
每次,社区巴士路过,都觉得有股民国风飘过,琼瑶笔下,诸多小说中的场景在眼前浮现。想要体验的欲望,便越来越深。
芳子,满足了我的愿望,大琴、芳子和我,去锦里时,坐上了1126路社区巴士。巴士上,座位十来个,全是木椅子,乘客也不多,坐在各自的位子上,顺着陌生的小街道,看着窗外高大的不知名的树木,享受着树荫下的清凉,惬意极了。
想起,大学时,一直想着找个机会,随便坐辆公交车,让它带着双眼去看窗外的景致,让它带着身心去行走,车不到终点站,便不下车,到了终点站就换辆其他的,不求目的,不问远方,不计归途,就是各处走走、随性转转。只是,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今天,一直没这样子的经历。
第三站:锦里和开斯巴郎
夜幕下的锦里,不同于烈日下的锦里。三个人在开斯巴郎用餐,不同于两个人的开斯巴郎。
芳子、大琴、我,围着锦里转了一圈,夜幕即将来临,街头,行人,依旧时,比肩接踵,来来往往,不可断绝。
这一次,收获了《锦里序》一篇,听到了小酒吧驻唱歌手的嗓音,又磁性深情的男音,有动听缠绵的女声。不由想起,玉林路,小酒馆,那首火遍全国的《成都》,以及手机里一直贮存的《成都》。
拍下川剧脸谱,一起走过了“缘定三生”长廊,不是说迷信三生缘分,只是,期待,这份美好,长长久久!
再次去开斯巴郎,点了小份大盘鸡、丁丁炒面、凉皮、二节子炒面。面,一直对重庆小面情有独钟,其余的面,无论是什么名,基本都是陌生的。
凉皮,是大三时,去喀什支教迷上的,那时候,一份凉皮2块钱,和改燕、欣欣,一起去英阿瓦提那不到100米的街上吃过。在大学里,吃混炒凉皮牛筋面比较多,尤其是冬天,炒完后,热热的,辣辣的,解馋又温暖。眼前这凉皮还是往日的凉皮,吃起来,熟悉而亲切。
丁丁炒面、二节子炒面,都是第一次接触到。尝了尝,并不像起初心里介怀时那样,相反,吃起来,劲道而可口,不错,不错!
说实话,曾经很多年里,把吃饭当做活下去的能量的我,对面食的排斥,是为自己不去尝试、不喜欢尝试,找了最好的借口。如今,尝起来,吃起来,很赞呀!
这一天,以吃开始,以吃结束……
成都系列:
《成都,带不走的不仅仅是你(二)》《成都,带不走的不仅仅是你(四)》《7月14日,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