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下白先勇的《纽约客》,因为该书在国内几家销售电子书的网站上价格差异很大。实体的精装书在亚马逊上为 21 元。而 Kindle 版 售价为 18.1 元,定价相对较高的字节社为 25 元,豆瓣阅读和多看的定价分别为 12 元和 6 元。
一本书的售价有高有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差价如此之大确实让人觉得奇怪,最高价竟然是最低价的 4 倍之多。这让人有些无法接受。就传统实体书而言,只要认准 ISBN,买回来后呈现给读者的基本是一致的。一致的纸质,一致的排版,一致的内容。但是目前的中文电子书情况就不太一样。你从不同电子书商购买的书籍的阅读体验是不太一样的。
受限于版权,现在电子书都只能在指定的 app 中阅读。这就意味着一个 app 所提供的阅读体验成了一个重要因素。
亚马逊虽为电子书的先驱,但是其所推出的 Kindle 中文版书籍个人并不喜欢。其 iOS 版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电子书像是完全机器生成的,没有一点人情味,而且选用的中文字体很一般。另外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是美国区的账户和中国区的账户是不通用的,而且以后估计也不会通用。而目前拥有的 Kindle 4 也没法支持国内亚马逊的账户,意味着我必须继续使用美国区的账户,若为购买中文书籍,iOS 客户端上需选择国内账户,二者之间有诸多不便。
多看上的书籍也颇为丰富,且其 app 自定义选项也最多,甚至可以自定义任何字体。个人不喜欢这类给用户更多选择的阅读应用。原因很简单,阅读应用最重要的功能是阅读,而应用要做的是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包括优秀的字体选择,扎实的排版。而这一点,我更喜欢唐茶计划的字节社。
在目前中文电子阅读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字节社。其选用的信黑体在电子屏幕上优秀的表现让我对它好感倍增。而其扎实细密的排版让你专注于阅读。正是因为字节社,让我觉得一本电子书的售价不仅仅是内容、版权的价值,整个阅读体验也被纳入其中。相比其他电子书商,你额外付出的金钱充分体现在阅读体验中。字节社部分书籍的相对的高售价确实让我很迷惑,到底是什么让它有底气给出这个价格。答案或许就是其对优秀阅读体验的自信吧。但是这种自信能否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确实值得顾虑,毕竟大部分读者更在意价格。
比起其他家,豆瓣阅读有些另类。从书籍来看,其数量不少,且更多的是个人作者的作品。从阅读体验上来看,涵盖了各个平台。其 iOS 平台做的并不突出。其字体选用一般,且字号不可调。字号不可调不是问题,问题是其默认的正文字号过小。相比之下让我对豆瓣阅读感到欣喜的是其有网页版阅读器,这意味着我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接触我的电子书,其二,也是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一项:支持 Kindle 推送。自从有了 Kindle 4,大部分的长文阅读我都更愿意在该设备上进行。毕竟 E-Ink 对眼睛来说要舒服不少。而且推送的是 PDF,不仅排版还不错,而且这意味着你将拥有没有 DRM 的电子备份。
现在的中文电子书阅读,价格虽然是一个很敏感的因素,但是书毕竟买来看的,如果糟糕的阅读体验导致你无法读完岂不是得不偿失。对我来说,首选的是豆瓣阅读,全因个人更喜欢在 Kindle 上阅读[1]。唐茶的字节社作为备选,毕竟良好的阅读体验是值得付费的。
-
虽然多看也支持 Kindle ,但是需要刷多看系统,个人更偏爱原生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