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物质逐渐丰盛的年代,我们是无比幸福的,不愁吃穿,愁的是如何才能吃穿更好。大多数人受审美观、判断力、传统观念的影响,总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浪费。非要等到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才埋怨自己吗?找出身上重复浪费的思维模式,打破框架,避免重蹈覆辙。
某个周末,兴致来了,打开冰箱,打算把从家里带来的食材--新鲜芡实拿来煮,享受一顿假日美食。看着已被冻成块状的白色颗粒状固体,只好放进碗里,加水浸泡软化。打开包裹在外层的保鲜袋,一股刺鼻的味道立刻跑出来。有些不妙,我心里嘀咕。鼻子凑近芡实,细闻,有股酸酸的味道;眼睛近距离观察,不对劲,有些发霉。怎么办?从家里千里迢迢带回来的特产变质了!心有不忍,仍了真可惜,煮来吃,又怕对身体不好!犹豫了几秒钟,还是决定丢进垃圾桶。掐指一算,快两个月了。清明假期从家里市场采购后第二天就带回佛山了,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动手煮。虽说冰箱的制冷效果不大好,但关键是我一直想煮却没有行动,是拖延症作祟?浪费了大好食材,还记得以前煮过一次芡实糖水,新鲜芡实口感极佳,软软的!想要重温这味蕾,只好等待下次机会了。“对不起,请原谅!没有让你实现应有的价值,很不好意思,但我会记住这个教训!”我对着垃圾桶里的芡实说声抱歉。
食物从来都是有生命的,它们进入人们嘴中的那一刻正是它们发光的时刻。每一种食物来到我们身边都是一种缘分,成为我们生命的养分,成就了我们。估计自己的食物量度,吃多少买多少,吃多少做多少,吃多少点多少。七分饱总好于过饱。浪费食物是一种于心不忍的行为。囤积食物也是不理智的行为,背后是一种懒惰、匮乏的心理。新鲜食物有一定的保质期,越早食用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冰箱的发明延长了食物的新鲜度,许多人喜欢在冰箱里放满食物,以备不时之需,这无可厚非,不要囤积时间过长,导致变质扔掉就好!习惯了吃新鲜食物的人,就能分辨出新鲜和冰鲜过的食物的区别。我还是偏爱新鲜食物。
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一碰上商家打折、促销活动,贪小便宜的心理会驱使人们购买一些暂时不需要、不太中意的物品,囤积在家里。以前的我也经常干这种事情,一不留心就会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偏好囤积纸巾、卷纸等纸类物品,因为不会坏,以备将来之需。而有些东西很久的将来才会用到,甚至将来也不会用到。这种情况会造成囤积物品占用家里空间,甚至有潜意识去加快花费手头上正在使用的物品,尽快更新物资。
培养一个人的定力很重要,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一旦有风吹草动,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如果能从自身需求出发,不从众,不受价格的影响,就能减少在源头上的浪费。
在购买这一动作发生之前,问自己,这是我砰然心动的物品吗?是,那就买!
这是我现在必须用到的物品吗?以后什么时候会用到?如果是现在或在不久的将来需要用到的,可以购买!
如果我今天不买这件物品,会影响我的生活吗?今天不买,过两天还惦记,那再回头来买。
不要因为物品便宜就冲动购买,不假思索;不要因为物品价格昂贵,就舍不得购买。一分钱一分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省点小钱,花费太多时间去衡量比较,得不偿失。时间是世上最贵的东西!我挺害怕网上购物,琳琅满目,眼花撩乱,不仅花样繁多,评论也是参差不齐,容易把我搞糊涂,看了大半天,时常到最后也不了了之,不买了。找到朋友推荐适合自店家是比较省时的方式,或者挑选信用度高一些的店家。我极少参与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促销活动,晚上十二点抢购,把人整得神经兮兮的,网络太慢还抢不过人家,对此我兴趣不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买喜欢、需要的东西,成了我购物的准则。
减少浪费,趁早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