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拿起,谈何放下
“万事转头空,转头皆是梦” 。忽然对人生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有了一些认识。如果我们知道人生的终极答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跳级,越过看山不是山,直奔终点?
年少时总觉得活的通透,可现在经历了这两年让我觉得“未必”,中间那一步看似是无效的弯路,但是却非常的重要,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苏东坡当年去庐山留下了极具禅理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狠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中也引用了这首诗。是啊,我们向往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是那么的美好,以至于没有去到会有“千般狠”,那么我们心里的“庐山”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执念呢?“看山不是山”了,会不断的催促自己赶紧去实现,因为只有实现了才觉得没有遗憾了,可是,终于实现了,亲眼见到了,“美吗?”“美啊!…可是不过也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回来看山还是山……”
我从前规劝自己,人不要有“执念”,可是后来我觉得怎么可能没有呢,你不经历拿起执念的那一步,你怎么可能放得下那个执念呢。悉达多当年作为修行人访遍名师学过很多方法,拥有无上的智慧,可是他就是不快乐,痛苦驱使他去探寻一条唯一的永恒的真理之路,当他发现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逃避自己和害怕面对自己的真心时,他选择直面自己的内心,放下那所谓的教义,跟着一群深陷尘世欢场的人一起沉浮,在沉浮中感受这个世界的空洞和虚无。当他深陷其中的时候总有个声音在呼唤他:这不是你要的人生,你还有使命在身。悉达多知道,这个游戏到头了,于是他离开了他的尘俗,原以为一切都归于平静的时候,他遇到了更为折磨他的那个人----在尘俗中和名媛生的儿子。他是那么的爱他的儿子,这种爱是原始的夹杂这宇宙大爱的情感。他特别想把他的儿子留在身边,去弥补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亏欠,去把最好的爱给他,可是儿子无法理解,他痛恨父亲,甚至暴戾的对待父亲……然而,悉达多只是容忍他接纳他,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留住儿子,他想要度化他。可是他的儿子和他并不一样,他爱的不是真理而是尘俗的生活。悉达多痛苦极了,他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救赎和唤醒儿子……至到听到他朋友的一段话:“不要用爱去束缚你的儿子,你真的以为就因为你爱他,你不希望他受苦就有可能去代替他本来应该去承受的生命的功课吗?就算你为他死十次,你还是不能从他注定要承受的那个命运里减去分毫。”悉达多终于意识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生长的节奏,他意识到把他束缚住的其实是他对于儿子的那份爱和柔情,是他害怕失去儿子的那份恐惧,可是,这一份带着甚至是一点点盲目的爱又是那么的符合世间常情,试问哪一对父母对孩子没有一点点期待呢,可是,有期待心就会有得失心。悉达多的儿子最终离开了他,他陷入了痛苦之中,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承受这份痛苦,回顾这一路,他说:我在我的肉身上感受到我非常需要欲望,非常需要追逐财富,非常需要尊荣,需要最凄惨的绝望,我体验过他们,我才能学会放弃强求,学会爱这个世界,学会不再将它与我所期望的那个世界去做比较,去接收他本来的样子。
当我们把时间尺度拉大,就会发现,一切罪孽已在自身中包含着怜悯,一切老人已在自身中包含着幼童,一切垂死也包含着永生。当我们超脱时间,看见所有过往此刻及未成的人生我们才会发现得到与失去始终在重复,世间原本就是平衡而圆满的。
“没有拿起,谈何放下”。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读读《苏东坡》,翻一下《庄子》(虽然读不懂),尽管我不怎么喜欢读书,但不得不说,这两年确实是通过这几本书来疗愈自己。尽管我有时候依旧是很痛苦,至少是不那么跟自己较劲了,“看山是山”的时候知道还有进步的空间,那就再往前走一步,而当“看山不是山”的时候也的确看到了那真的就是自己的执念。“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么美的执念你立一个又何妨呢?人需要经过这么一步,需要努力的拿起拼命的拿起,可是当你用尽所有的力气去拿,你却发现你根本就拿不起或者说你拿起来以后发现“不过如此”的时候,你自然会放下……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那个放下才是真正的“看山还是山”了!
2023年9月1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