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赛德希尔·穆来纳森与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稀缺》。他们在书中分三步介绍了稀缺对我们的影响:
一、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二、 贫穷和忙碌让“带宽”变窄
三、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饥饿的人,会对和食物有关的一切特别敏感;贫穷的人,会对与如何花好十块钱有更好的规划;截止日期之前,大家的效率都会大大提高。这是稀缺带来的专注,从而产生的“稀缺红利”。
然而,我们也看到,消防员会过于关注速度和制定策略而忘记寄安全带;人们会因为没有钱缴纳眼前的房租,而放弃让自己成长的机会;专注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可能会让我们忽视一些也许更加重要的事情。
最后,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如何从稀缺的视角中走出来的方案。
在这各种各样的稀缺之中,我想聊一聊时间。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同样要出差三天,带大箱子和小箱子的你表现会大有不同(对自身要求特别严格的人,不在讨论之列):如果你打算带一个大箱子,那么,你也许会带上六七套换洗的衣服,三四双鞋,带件外套以防变天,带上运动服说不定出去跑步锻炼,再拿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或者再来两本书… …
然而,如果你只打算带一个小箱子的话,你也许就会把准备带的摊在床上,左边是最重要的,右边是可能用不上的。你可能要想一想,是不是搭配好的话,是不是三套衣服就足够了?也许没有时间跑步(认为跑步特别重要的不算),那么是不是不要带运动服?看一下天气预报,也许雨伞也可以不用带?实体书的话太占地方,要不然就拿Kindle就好?… …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的金钱就像那个箱子,当我们有一个大箱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买很多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反正有空间,当我们手上的钱有限的时候,我们会特别在乎哪怕十块钱是否值得花。
同样,我们的时间就像那个箱子,因为它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没什么事一定要做,我们可以刷剧、逛街、躺在床上刷抖音。但当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的与自己的时间相处。
那么怎么装好我们的箱子呢?
一、 什么对你最重要?
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向前面说的,把要带的东西排列出来(列个清单),然后想一想出差的目的,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进行排序,优先保证最重要的东西装进去,然后再考虑那些可带可不带的东西(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二、 模块与颗粒
有的时候,重要的东西我们找到了,但想一股脑找到那么多的空间去放似乎很难实现,就像要一次性抽出十几个小时做一个项目,实现程度会非常低。
想象一下,我们把所有认为重要的东西都一股脑的扔进箱子,或者刚刚塞进三件衣服,想到充电器,突然发现洗面奶没拿……结果是,看起来一团乱,容易忘记重要的事,同时在需要用的时候找起来也是一个大工程。
这个时候,模块和颗粒就变得重要了。将行李箱里东西进行分类,洗漱包、衣服袋、各种电子产品及充电线。清晰的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确认,并在需要用的时候及时找到。
同样,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将大项目进行拆解,譬如说一本书的开头,或者开头的第一段,将任务切割成半个小时能完成的颗粒。
进行相应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同类事情一起处理,减少切换成本,充分的利用“稀缺红利”——专注。
三、 留出闲余
如果你出门的时候就把箱子塞到爆满,那么相信我,你很难再回程的时候一身轻松,你也许会拉着箱子,手上挂着酒店的环保袋,或者特产店的塑料袋,满身疲惫… …
就像我们在安排时间计划时,一定要给自己留出闲余的时间,去应对一些突发紧急的任务。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则刚好“偷得浮生半日闲”。
如作者所说,当我们将时间拍的太慢,就会将其变成“稀缺”资源,会让我们陷入“管窥”困境,看不到更加精彩纷呈的世界。
而“闲余”怎能让我们有接受风景的胸怀,避免两难的选择,承担错误的资本。
想象一下,我们一时冲动去商场买了一件奢侈品,回到家后发现没那么喜欢,一种情况下,那些钱是下个月的房租,另一种情况,那是闲余的哄自己开心的钱。
总结来看:
1、 稀缺有红利也有负面影响。
2、 我们要有智慧的眼光将重要的事拉进管子,让专注助我们一臂之力。
3、 不时提醒自己走出管子,因为那不是世界,那只是管子中所见的世界。留出闲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