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一一
01
偶然看到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有一种电影是被电影名字带的被遗忘在角落的即视感。因为这部电影无论是表达的主题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很不错。
而电影,“他与她的故事”这个名字,是个范围很大的概括。初看名字,并不能直观大概性的预见电影内容。
后来纠结了好一会,想来,这样的名字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一种寓意吧。
毕竟,“他”与“她”其实存在于许多个家庭里。
毕竟,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很多家庭的一个折射。
02
故事里的男女主角都生活在印度,
男主作为“持家者”,意外,有趣的灵魂被世人发现,作为“持家者”声名鹊起。
女主作为赚钱养家者,之前与印度其她女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在外努力打拼,“成功女人”形象的光芒随之被黯淡下来。
于是作为赚钱养家者的女主,这才开始直面思考那个持家的人。
不是之前,他一直是在家里默默无闻的那一个吗?什么时候他会这样?
不是之前,我一直是在赚钱养家最有光环的那一个吗?怎么我过成了这样?
一个人总是骄傲着,心态一失衡,就掉进了失落情绪的万丈深渊里,几番争闹才能发现原来需要更多的审视。
一个人总是习惯被光芒环绕,黯淡时分,几番折腾才发现原来最不能忽视的是身边陪伴之人。
03
一如电影深刻的台词:
“不幸的是世人只看到了赚钱回家的人,因为这个人通常会受到关注,这是自然的。没人会注意打理家事的人,慢慢地,赚钱的人也会不再关注持家的人”。
就像我们许多现实家庭的写实。
04
各种聚会,你能见到比较年薪怎样,讨论赚钱辛苦怎样,却少见有对持家人的评论。
因为持家是个琐碎的事,怎么去量化呢?又何处去量化呢?
没有人会讨论你家玻璃是否比其他家庭要干净一点,没有人会讨论你家那位翘首相待的持家者对你的挂念是否比其他家庭持家者要多一点,没有人会讨论你家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否比其他家庭要好一点 ,没有人会讨论你在外打拼时你家背后默默支撑的持家人是否比其他家庭要付出的多一些?
…………
慢慢的,持家的人,成了小心翼翼的一方,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家庭里,唯恐哪里不周到。
慢慢的,养家的人,成了洋洋得意的一方,觉得家庭都是我养的,在外打拼,我是多么的不容易。
当一方把自己的姿态摆的很高,另一方在ta眼里无疑就变得很低,低到可以被忽视,被颐指气使。
05
从小在农村长大,
看了太多持家的人满是期望的等待赚钱养家的人归来,期待被温柔,述说在家里操持家务的不易时,却多被怼回去“我在外面风风雨雨,辛辛苦苦赚钱,你在家里还觉得很累”?
看了太多在外赚钱的人吵起架来,就叫持家人“滚”的场景,口口声称着“老子辛辛苦苦在外赚钱养家你还得寸进尺,简直不能沟通”。
……
却很少看到赚钱养家的那个人以细腻的角度去考量,感激的说一句“持家的你为家庭付出的不比我少”。
却很少看到赚钱养家的那个人以理解的姿态,柔和的说一句“持家的你只是分工不同,都是在为家庭奉献”。
06
艺术高于生活,又来源生活。
也许不是每一个赚钱养家的角色都会在持家人面前膨胀,
也许不是每一个赚钱养家的角色都会那样不理解持家的人……
也许赚钱养家的人可能还很柔和,
也许赚钱养家的人可能还很宽容,
……
但不管怎样,值得思考的都是,一个家庭既离不开赚钱养家的角色,也离不开一个持家的角色。
赚钱养家者与持家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共向未来,彼此相惜。
所以,无论在家庭中你扮演的是哪一种角色,宽容的姿态,理解的柔和才是向着光亮的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