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个副标题—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完封面上作者简介、标题与副标题,大概能明白,该书主要讲述商业领域的投资、创业经验与知识。该篇读书笔记要讲述的是其中一部分,当然也是结合最近大热的雾霾来谈我的认识。
特斯拉与雾霾
第一次听说特斯拉好像是13年,当时是在新闻上看到的。像我对车这么不敏感的人,根本没有概念。没过多长时间,一个朋友和我说,我所在的城市有人买了特斯拉。我说我大学同学刚买了一辆,后来才知道,我弄错了,人家买的是保时捷……原谅我的无知吧。然后就小小的补了一下特斯拉的消息。
这段时间大热的雾霾,几乎成为了人人关心的问题。身处雾霾区的人们关心雾霾什么时候能结束,暂时远离雾霾区的人们关心雾霾会不会到访我所处的城市。现在坊间最热的排行榜不是什么GDP,不是什么经济增长,而是空气质量排行榜。看到这些排行榜的人,真是有哭有笑啊。GDP也许会影响到我们,但不一定;而空气质量是关系到每个人的,无论你的身份贵贱高低。
昨天看新闻,一对济南的夫妻为了逃避雾霾,准备移民。无奈手续一时半会儿办不下来,但又不忍心两个孩子受困于雾霾的影响,呼吸道疾病持续不断,决定先去小县城过渡一下。当然面临的就是卖房子与工作的问题。他们以一个大家都认为低的价格将刚到手没多久的房子卖掉了,然后离开济南。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再说一个真实的。
元旦去重庆旅游,很意外的看到大学同学的朋友圈截图:石家庄到重庆的高铁。他们两个都是我的朋友,女生还是我的好朋友之一。好意外,有没有,他乡遇故知。见面,同学的第一句话:怎么到哪儿都能碰到你。哈哈哈。我是旅游,细问他们,才知,他们是到重庆看房的,在北京打拼5年,准备迁居重庆了,雾霾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21世纪初,人们就一致认为接下来的大事件是清洁技术。北京的雾霾、孟加拉的含砷井水、美国的飓风等等,均预示着清洁技术迫在眉睫。然而,不是所有投资清洁技术的公司都成功了,或者说,成功的只是极个别的。仅2012年倒闭破产或申请破产保护的太阳能制造商就有40多家。多数能源公司折戟,主要是忽略了以下7个问题: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以上7个问题,不仅仅适用于新能源公司的创立,无论哪个行业,成功的企业都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过去10年间建立,如今依旧欣欣向荣的清洁技术公司屈指可数,特斯拉就是其中之一。
技术:特斯拉的技术很先进,其他汽车公司都依赖于它,戴姆勒、奔驰、丰田,不知道吧,他们都部分依赖于特斯拉。
时机:2010年1月,特斯拉成功地从美国能源局贷款4.65亿美元。
垄断:2008年第一辆电动敞篷车(Roadster)下线销量只有3000台到2013年特斯拉轿车销售量超过2万台,现在正是扩大市场的关键时期。
团队: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自身既是很棒的工程师,又是杰出的销售人员,他建立的团队两者都擅长。
销售:特斯拉拥有自己完整的销售链,其在自己的店里销售、维修自己的汽车。长远来看,它能掌握客户体验,强化品牌。
持久:特斯拉的创始人依然掌管着公司,因此公司发展的速度不会很快慢下来。
秘密:现在以及不久的将来,富人尤其想要显示出够“绿”,所以特斯拉决定制造出使车主看起来酷酷的汽车。普通的清洁技术公司围绕差异化进行竞争时,特斯拉则围绕着“清洁技术与其说是环保必需的技术,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秘密打造出独特品牌。
清洁技术与投资
清洁技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对能源的未来保持乐观的方式,于是投资者将钱投给缺少独特经营计划的清洁技术公司时,泡沫就出现了。清洁技术公司面临的难题就是:无论能源如何稀缺,只有对特定问题拿出最佳方案的公司才能赢利。
网络技术泡沫比清洁泡沫更大,泡沫破灭后造成的损失也更令人痛心,但90年代人的梦想最终被证明是对的。能源初创公司能否像网络一样,在很多公司折戟后成功建立?对资源解决方案的总体需求依然存在,但是有价值的公司必须从找到利基市场并占有小市场起步。能找到小型市场并不容易——可以致力于改变偏远岛屿以柴油为能源的现状,或者为军事设置进行快速部署建立模快化反应堆。无论哪种方式,首先是找到小型市场。
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如果看好清洁技术,可以投资,但不是看到环保、清洁生产就盲目的乐观,认为赢利是早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好功课,极有可能早晚成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