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的影评我没有看几篇,只知道褒贬不一,但大多数的观众都被影片中小人物式的悲剧产生了深深的代入感和亲切感。一个说小人物的电影在电影史上是一个很棒的角度,大多数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沙,都是一个每天会为了菜米油盐而愤然掀桌的平凡人,因此小人物的故事总会给平凡人一点慰藉。刘峰和何小萍这么平凡不起眼的人物,却最终在文工团四个女兵心中雕刻出了一生最深刻的印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已经赢了。
刘峰——一个单纯无辜的善良人。严歌苓把“平凡即伟大”的观念,倾注到“好人”刘峰身上。有人说刘峰是“老好人”,他那么做的意义只会让自己显的更加卑微。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我一直有疑问,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电影看完我就明白了,其实刘峰有可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爱意”,但大多数的情况下,刘峰的善良其实是他的善良本能。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刘峰的善良了,小说中刘峰的形象并不像黄轩这样美少年既视感(看见有人评论说“黄轩怎么可以这么丑”我真是白眼都会翻到西伯利亚去)。其实刘峰的人物设定如果不是黄轩的颜值我真的会被尬翻在电影院。只是试着想一想把刘峰的脸遮掉,身材再矮小和臃肿一点,你哪里能想象这样一个人在文工团是舞者?更不用说在电影中还抱住了林丁丁。在小说中,刘峰的样貌可不是这么美!电影中将刘峰的高尚形象灌注到了整体的形象中,同时也让这个“老好人”不会让人生厌,至少不会让观众生厌,观众讨厌的只是那个害刘峰到前线部队的林丁丁。
何小萍——一个渴望爱的幸运儿。原著中叫做何小曼,电影中何小萍不洗头的原因是为了留住母亲给她编织的法国辫、偷林丁丁的军装是为了拍照给在劳改的父亲寄一张自己的军装照,她太渴望爱了但又不说,因此刘峰在几次的帮助她之后就开始陷入对刘峰的爱慕,直到刘峰离开都没有说出口,因为不满刘峰被下放到前线,何小萍装病拒绝演出,被识破之后也下放到医疗队。整部电影中,何小萍只有在这个时候笑了。何小萍在经历了被欺凌、成为英雄却进入精神病院的遭遇非常让人同情,尤其是那一段在草坪上的翩然舞动真是太催泪了,我以为电影会在那一段中戛然而止,但还好,电影让我看到了何小萍出现在那个她想保护的少年墓前。这一幕真是太美好了,她不争不抢,满足的过着自己的小生活,在刘峰生病还把他接过来照顾他,何小萍对刘峰是爱慕的,是真心实意的爱慕着。这一份深沉的爱让她自己得到了救赎也救了刘峰。电影最后说“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用这句话来总结何小萍简直再适合不过了。相比林丁丁、郝淑雯这些投机者而言,何小萍的“善良”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林丁丁、郝淑雯——一个新时代的投机者。我为什么要说他们?对于林丁丁这样的投机者,电影中都不屑花大篇幅去说的人物,我自然也不会过多的去研究。可是对于他的结局我想说,电影中林丁丁成为了第一批华侨去了国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在小说中,对于林丁丁这样的投机者来说,结局并不是电影中那么光鲜,小说中林丁丁投机到了干部子女的家庭,可是融入不了,离婚后再嫁再离婚,最后沦落到以看门为生。相比电影中说的善良而言,小说里面更能体现善良的定义。
整部影片,导演将一代人对青春的回忆、对时代的感悟用一种浓厚的复古情调展示,充满了亲切的时代感。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带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娘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电影结束
灯光亮起之后,年龄越大的观影者越晚起身离开。
我想,他们的芳华刚刚又绽放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