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王安忆的几篇小说,看得心里那个压抑呀,不是说不好,应该是太好,对人心理的描述简直是天衣无缝,于是眼睁睁看着一个好好的姑娘沦落却无能为力,也许她的命运就本该如此吧。可是,看完之后,心里好难受,好压抑,却又无从发泄。
读王安忆,让我想起了张爱玲。当初读张爱玲极大程度上源于跟风,被红捧的一代才女之作怎能不见识?于是买来一套去读,也是读得好难过,对于文章里主人公的命运有一种无能为力的苍白感,这种感觉真不好受。我知道故事里的事情也很现实,可就是不喜欢那样的结局。
然后想起李碧华的书,最终只看了《胭脂扣》一部,其他再也没有勇气读下去。看她书的那些天总觉得有冤魂在身边萦萦绕绕,以至脊背总是掠过一阵阵凉意。虽然明白她只是借鬼和轮回来揭露女人的一种命运罢了,可我却怎也摆脱不掉这阴影。好吧,我承认是我太胆小,可真的再也不要看这样的书了。
有学生见我喜欢看书,就把自己买的书拿来借我读,给的时候再三强调老师这书好好看哦,特别赞。我接过来看书名倒蛮熟悉,多是市面上正流行的畅销书。可是,我才翻了几页却怎么也看不下去了,不知是自己逻辑思维太差还是真的老了,我只能说,抱歉孩子,老师我实在是看不懂呐。
你看你看,就没我能读的书了吗?其实不然,好书实在太多,多到我只恨精力不够,只悔我曾经大把大把浪费掉的最佳读书时光,如今工作儿女的牵绊,哪还有那么多安心阅读的时间?那些无所事事虚度的青春岁月啊,想起来满满都是心疼。
不知是不是日渐年长的缘故,接受事物的范围越来越小,比如朋友。友谊好像在岁月的筛子里不断被淘汰,最后生命里仅留下几个真心相待的朋友,但这些沉淀下来的友情却是越来越纯粹,历久弥香,金不换的。书也是呀,看来看去喜欢的作者就那几个,而且还百看不厌,越看越喜欢。
比如席慕蓉,每次读到她的书,我的心就开始沉静下来,开始带着美好的眼睛来重新看待这周遭的世界,似乎处处都充满了美好,对那些连平日看不惯的人和事都开始宽容和理解,不得不服这种魔力。
喜欢杨绛,她的文字淡淡的,就连悲伤也是那么淡淡的,用淡然的文字来书写回忆,你不会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但会跟着书中人物去欢喜去流泪去感动,但心是平静的。
喜欢沈从文,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总是那么宽容地看待这世界上的一切。就连苦难死亡也是淡淡写过,让你心生震撼但不悲切,似乎人生就本该如此,好像每个生命的存在就如同一棵树,一棵草,以他该有的姿态努力在这世界走这一遭。
喜欢汪曾祺,笔下的一花一草皆生命;喜欢刘亮程,无聊的日子在他笔下也是盎然生花;喜欢三毛,那个真性情的女子,愣是把沙漠里的枯燥的生活过成诗的女子,不能不佩服;喜欢雪小禅,银碗里盛雪,那个淡淡凉薄却又内心火热的女子。
可能因为自己是个容易动情的人,所以不喜欢那些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故事;可能自己是个有些悲观的人,所以不喜欢那些悲凉压抑的故事;又可能自己是个有些无趣的人,所以更喜欢读到些有趣温暖的故事;又可能自己的生活注定单调无味,所以宁愿读些从平常日子中看到诗意的文字。
以前吧,觉得要博览群书,什么样的书都要涉及才好,可现在却再不愿违心,不喜欢的,也许写得很好,可是对不起,不是我的菜我不看。好比交朋友,我知道你很好很优秀,可是不对缘,只好抱歉。
周围人甚多,宁愿只你我对坐。
好书千千万,而我只取几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