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阶层不平等及各司其职:正义四德性论
各位听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理想国》里面的政治哲学。
我们都知道政治哲学是一个独立的哲学分支,但是我们现在是在人生哲学的脉络里面讨论政治哲学的,这也是完全可以的。为什么?人归根结底是社会的动物、是政治的动物,你的个人的价值要实现,就要在特定的政治环境里面实现。
我推荐大家看一部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也得过奥斯卡奖,题目叫《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我们都知道,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中涌现的一个非常伟大的政治家。但是他一开始也没有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那么大,他对当时查理一世所统治的英国的具体政治环境很不满意,他觉得他的人生被这个混蛋国王搞得一塌糊涂,也非常担心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就满脑子想着移民到北美去。
但转念一想,逃跑也不是办法。我自己的孩子可以移民到北美去,但别人家的孩子呢?我不能光顾着自己家的人生,也要顾及所有英格兰公民的人生。结果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发动了革命,最后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了。这也就是说,在人的政治选择和人的人生选择之间是有某种微妙的互动关系的。
苏格拉底本人的死,也是因为他在政治理念方面与普通雅典人产生了冲突。这也就是说,恰恰是基于苏格拉底的政治哲学的观点,最后才导致了他人生大戏的最后落幕。
我们这次所讲的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和上面一回节目所讲的柏拉图的灵魂学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他已经提到了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那就是所谓的欲望、激情与理性。而在柏拉图讨论到城邦的政治德性的时候,他则提到了四种道德。这四种基本道德也在一些书里面被写成四枢德,这个枢是枢纽的枢,也就是四种起着枢纽作用的道德,它们是正义、智慧、节制、勇气。
不过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谈讨论到灵魂的时候,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而在这里却有四种基本道德呢?实际上这个“四”里面有一个东西是有点虚的,就是所谓的正义。
正义它并不是对应一个确定的阶层所应该具有的德行,正义是指每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德性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体现出了正义的特征。所以真正被落到实处的道德还是只有三种,这就是智慧、节制以及勇气。
1、饮食男女需节制欲望
先来说节制,节制其实是对社会中最大多数劳动者的要求,什么农民、工商业者。节制的意思也就是各安其分,有点儒家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这一部分可能会让今天的读者看上去有点不爽,但是理解这一点,还是得联系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我们都知道,灵魂当中最下等的部分是欲望,但是缺乏战士的武德以及缺乏知识分子理性教育的大多数民众,他们可能比较多的就是饮食男女的欲望。
对于这些人来说,你不能让他们简单的去消除这些欲望,因为这些欲望是客观存在的。你要做的也就是让他们的欲望得到节制,就不能太过分,要得到调节。
当然对武士来说,武士可以通过别的地方来发泄他的欲望。比如他可以在战场上杀敌,这样能发泄一些精神能量。如果是哲学家,可以在书斋里面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哲学思考,也能发泄他的一个生命能量。
但如果一个人不会咏春拳,不会武术,不会使用武器,也没有胆量,或者没有文化,没办法进行哲学思考,这两招对他们来说就不管用了。所以对他们来说,要他们节制就行了,要节制自己的欲望。
请注意,节制本身它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它未必就是一种哲学教育。因为单纯的节制教育不会向被教育者提供详细的理由,只是告诉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节制自己的欲望就是了。当然,如果把大多数人的德性都归为节制,听上去是有一点消极。
不过柏拉图的潜台词也就在这里,能够跑到洞穴外面去看到太阳的阳光的,有这胆量、有这智识的人,人口比例中很少。对大多数人期望别太高,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安安分分地做个雅典公民,这就不错了。
2、勇敢的军人需鼓励激情的正面成长
下面我们来说说勇敢,我这里要指出的是,柏拉图虽然说勇敢是军人应该具有的德性,这并不是说普通人他不应该勇敢,而是说我们对于普通人的勇敢,不必抱有太大的期望。
比如如果雅典遭到入侵了,一个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人,能够像久经战争的士兵一样,英勇为国家效力,我们当然是乐观其成的。但问题是这种是可遇不可求,大家能勇敢不错,但是我们在这里是希望军人能够首先体现出这种勇敢精神。
这里所说的勇敢它对应的是什么?如果前面所说的节制是对应着对于灵魂中的欲望部分的压抑,这里所说的勇敢就对应着对于灵魂当中的激情成分的这种鼓励,或者是正面地声张。
这里要指出的是,勇敢它并不是鲁莽,它不是野蛮,而是指在做正确的时候,那种不顾危险往前冲的那股闯劲。贼人抢银行那不是勇敢,因为抢银行是不对的。但保安与之进行英勇的斗争,就算是勇敢了。这也和激情的本性有所呼应。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激情是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的强烈的正面情绪。有意思的是,柏拉图他是主张,只要战士就要勇敢的。他并不特别强调大家都要勇敢,大家能勇敢不错,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要求。
3、智慧成就哲学王
好,我们现在已经说了两种德性了,一种德性是什么?是节制,一种德性是勇敢,接下来就要说到智慧了。
讲到智慧,大家非常容易想到,这可能就是国家管理层所需要的那种德性了。那么与此对应的灵魂中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努斯,也就是理性。我们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柏拉图有个想法就是哲学王。
哲学王什么意思?就是搞哲学的王应该做王,应该做国家统治者、管理者。换言之,哲学训练应当体现在对于国家管理者和统治者的教育课程之中。
对于这种观点可能会有一种比较浅的解读,就是所有搞哲学的人将来都要做官。但是历史上哲学家当官的案例的确不是很多。
今天法国的马克龙总统的确以前是哲学专业的,但他也不能算是职业哲学家。因为哲学专业出身的本科生和哲学家之间还是有很大距离的。这正如功夫高手李小龙,虽然是哲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但是我们也并不认为他是哲学家,我们就认为他是一个有一点点哲学素养的功夫明星。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柏拉图的话多多少少也是有点道理。为什么呢?与国家的管理特别有关的那部分哲学训练,实际上就是法哲学。法哲学就会涉及到对于正义、本性的讨论,对于合法性与非法性之间界限的讨论。那么如果有人要对国家的根本制度作出解释的话,这样的人就是法哲学专家。
在有些国家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真是法哲学专家。比如说美国就是这样,有人说美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总统,总统是哲学家吗?美国的统治者某种意义上说,还真不是总统,因为总统和议会之间经常有口角。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互相指责对方违宪。
那么谁来对究竟是谁违宪这一点作出最终判决?那是由美国的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目前是有九个人构成,一个首席法官和八个法官。这九个人一旦被任命以后,除非死亡或者是身体出现重大疾病,否则是可以直接做到死的。
所以他们就有点扮演君主立宪制下面的女王或者是国王的角色了,只不过他们是由九个人一起扮演某种合体的国王。有点像《变形金刚》里面的那种合体变形金刚。
请注意,能够爬到这个位置上的人,都受过非常专业的法哲学训练。他们如果要做出一个裁决,说某件事情是违宪或者是合宪的,他们就要写很长的裁决文书,这就是一篇漂亮的哲学论文。
由此看来,柏拉图的哲学王的理想并不是空想,他的哲学王思想中的一部分已经被有些国家所实践了。
4、阶层之间不平等,人应有自知之明
现在我们来转入评价,以及看看这个理论对我们今天到底有什么启发。
第一点讨论和评价,主要是柏拉图所鼓吹的阶级之间不平等的思想。因为柏拉图是很明确地说,在他的《理想国》的结构中,有些学问比较高的就应该做管理者,有些学问比较低的就要被管理。
这听上去好像就是儒家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想法,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感到不爽了,这观点好像不够现代化。
但是即使在今天的企业分工里面,人力资源部门也会根据不同员工的工作特点、德性特征,以及心理类型,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如果没有分工,企业的正常运作是不可能进行。麻烦的是,现代的教育比较缺乏对于节制与自知之明这样一个意识的灌输。
相反,在有些国家,比如在美国,它就会进行比较彻底的平权意识的灌输。其实现在中国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有很多的复杂的攀比情绪,大家都觉得为什么他能拿这么多?为什么他就得管我、我就不能管他?引发各种不和谐。
而在柏拉图看来,节制的意识是要贯彻到全社会的各个成员身上的。但是讲到这一点,很多人就会说了,现在的攀比意识往往是来自于薪资方面的不平衡,比如你叫员工很节制,企业管理层拿的钱就是员工的10倍、20倍,人家心里会平衡吗?
柏拉图他的确讨论到了政治领导人的薪资问题,他自己的一个观点,政治领导人的薪资是不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他甚至还有个更加决绝的观点,认为政治领导人不应该有私人家庭,他如果有一个私有的家庭,他就会为了儿女的利益积蓄财产了,这样就肯定会产生很多贪污了。
这样一来整个政治领导人很惨,就得彻底两袖清风了。这种观点听上去的确有点极端,但它的一种温和版本也在现代社会的某些国家里面得到了保留,比如新加坡就有所谓的高薪养廉政策。
关于高薪养廉政策会有一个误解,就认为在新加坡做公务员拿了很多的钱,不是这个意思,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政策实际上是平均薪资养廉政策,也就是说,那些为国家服务的高级公务员所拿的钱,与他到公司去工作以后所拿到的钱大致是差不多的。因为很多人才可以在公司和政府部门之间自由替换,这样一个平均薪资的政策就可以保证公务员认真办公,而不去急着积蓄私产。
这次我在做这一期节目的时候,美国2020年的大选还没有最终落定尘埃,但是在前面已经被淘汰的一个华裔的候选人Andrew Yang那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种类似的观点。
Andrew Yang,他就有一个竞选观点,认为要把美国总统的薪资从年薪40万上升到100万,他的论证也就是,总统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而很多大企业的大CEO的工资都会远远超过总统的工资,所以他要把总统的工资拉高到和大公司的CEO一样的水平,这样才能够防止总统为了补足收入上的差额而去贪污、盗窃。
这样的一种观点——统治者的工资应该与社会上同阶层的工作岗位上的人的工资大致相等——是与儒家大相径庭的。儒家的观点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有一个名言叫“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不能忍的是叫“八佾舞于庭”这个事件。
什么叫“八佾舞于庭”?我翻成现代的话来说,每一级的贵族在看广场舞大妈跳舞的时候都有等级。八佾就是八列广场舞大妈在跳舞,一共是八八六十四个,每列有八个大妈,一共是六十四个大妈一起跳舞,这就是天子享受的等级了。如果随随便便一个小贵族都能够享受这样等级的享受,那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柏拉图的想法就不是这样,他认为统治者在财富上就不能够全面超越与他同阶层的工薪阶层。换言之,柏拉图在政治上是反对平等主义的,但是在经济上他倒有点要搞平均主义。孔子是在政治上不搞平均主义,在经济上也不搞平均主义,所以两个人的观点在这里就有所分歧了。
当然我个人认为柏拉图的观点更有道理,因为你做官,你的工资就随之全面地上升,这多多少少会破坏政治德性,好像做官就是为了发财似的。而如果你的工资并不随着权力的增大而明显增大,那么公务员就会仅仅出于政治荣誉而进行公众服务。
当然了不许公务员有自己的家庭,听上去就有点小过分了,但是这一条也可以被置换为比较合理的措施,对公务员家庭的收入进行严格的审计。
5、哲学王的制度能否解决庸人政治?
我要进行的第二点评论,柏拉图的理论是如何处理哲学王或者具有哲学训练的这种管理者的人选的阐释呢。
在这个问题上,柏拉图的理论是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很明显柏拉图是反对民主制的,因为他认为这会造成所谓的庸人政治,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太喜欢太聪明的人。但问题是,用哲学王的办法能够解决庸人政治的问题吗?
如果做官本身就成为一个饭碗的话,即使这个饭碗本身没有与高薪相捆绑,但只要能够保持暖衣,还是有很多人心向往之的。到最后就会变成了大家通过科举考试来考哲学书,背哲学书里的内容,看谁能做官,这样在形式上似乎就满足哲学王的要求了。
但这样做是不是已经违背了柏拉图的本意呢?我个人认为一个更好的办法是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丰富度,让大家的人生丰富多彩,在做官之外有丰富选择,能够在很多行业里面都致富,这就使得做官这件事在经济上不再具有吸引力了。而那些真正想做官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那些在德性与服务心方面特别高尚的人。
但要实现这样一个丰富度,就要有复杂的市场机制,又要有大量勇敢的企业家敢于冒险。不过这样一来,柏拉图的德性分配表也要做一些修正,因为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最需要勇敢德性的恐怕不是军人了,而是创业家了。
而节制反而会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负面的德性,因为企业家总是要把事业做大的,如果老想节制的话,你可能会压制创新。
6、城邦的正义是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
我们来进行第三点评论,这第三点评论就是和平理念或者说和谐的理念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为什么要谈到这一点?那是因为哲学王进行统治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他自己捞好处,而是为了全社会的好处。全社会讲法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柏拉图并没有说他是为了全社会中大多数阶层的好处,而是为了任何一个正当职业的从业者的好处。
比如举个例子,你不能因为艺术家占全体公民的比例的1%,你就忽略艺术家,不对,1%我们也要重视。换言之,只有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都处好了,每个阶层的利益都得到关照了,真正的和谐与和平才能够体现出来。
有人说这个讲法好像很空洞,或者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这种道德说教。但不能这么看,柏拉图当然不是一个思想幼稚的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与斗争,否则他为什么要强调士兵的勇敢呢?他的意思是说,和平与和谐是城邦统治的核心价值,但这并不否定战争。
他的意思说就即使要打,也是为了和平,这就否定了为了别的目的。哪些战争目的在柏拉图看来是缺乏合理性的呢?举个例子说,你站在穷人一边向富人发动斗争,然后把富人的财富剥夺了,或者把富人的财富用暴力抢夺以后分配给穷人,这种观点不符合柏拉图的哲学,因为柏拉图的哲学是要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的,创业者或者是大财主的力量,他也要照顾。
又比如仅仅为了称霸而对别的城邦发动战争。柏拉图认为国家做强做大不是统治的核心,请注意,柏拉图是反对这种观点的,我们生活在国家里或者城邦里,就是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柏拉图认为so what强大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正义,所谓正义就是在电视剧《沉默的真相》里面,像江阳这样的检察官,他所做的揭露真相的事情,就能够最后成功,每一个坏人都能够被抓出来。至于这个国家是否能够在地中海称霸,这不是最重要的。
比如一个国家它本身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正义,你即使称霸地中海又能怎么样呢?如果套用到现代历史的语境中,纳粹德国它内部充满着种种的不正义,压迫犹太人,把犹太人的财产全部充公,然后分配给日耳曼族里的穷人,或者是打压德国共产党,打压社民党,充满着血腥和暴力。在这些不正义的现象并没有被消除的前提下,德国军队的强大和他的军事武功有任何的意义吗?
柏拉图的这种教育虽然并没有否定战争在有限条件下的合理性,但毕竟是以正义与和谐为其主要的思想观设的。经过这样一种教育熏陶出来的民众就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大家有了分歧了,首先是要坐下来讲理,而不能够动刀动枪。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有人接受了另外一种与之不同的教育,认为国家存在的首要目的并不是维持正义,而是要维持强大的武力,以便称霸的话,经过这种教育熏陶而形成的民众思维习惯是什么样呢?就看到任何人意见与之不合。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我是不是可以用飞机轰炸你,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等等。
很明显柏拉图对于和平的强调是与他将作为核心德性的勇敢仅仅只派给军人的做法是相互呼应的。柏拉图也不希望所有人都像军人一样充满血气之勇,否则整个社会就不能够维持和平与和谐。
7、小结
好,讲到这一步,我们可以对这一回的内容进行一个小结了。这一回讨论的是政治哲学,但很明显政治哲学所讨论的社会组织的原则与灵魂构成的原则是一样的。
我们都要根据每个人的品性与德性,决定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个人在人生中结交朋友,也要根据朋友的德性特征确定他在你的关系网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些人适合做人生导师,有些人只适合做旅途的玩伴,而有些人则适合做商业伙伴,到底什么人适合扮演什么角色,都需要我们根据《理想国》的组织原则认真地调配。同时我们也要认识我们自己的德行,思考自己能够为别人提供什么服务。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柏拉图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强调是建立在正义观之上的,是建立在明确的是非观之上,并不是要我们做好好先生,随大流,这种以正义为先的这种观点,我觉得我们中国社会是比较缺乏的。
我经常的听很多单位内部领导开会讲话,说维护单位的团结是很重要,但是团结这件事情重要还是正义这个问题重要?我如果发现系里有一个资格比我老的教授有论文抄袭的问题,那么我到底应该揭发他,还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揭露抄袭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当然是为了匡扶学术界内部的正义,但是有些人就认为你做这件事就在破坏单位的团结。我对于这种把团结看得比正义更重要的观点,是感到很失望的。
换言之,人在做天在看,头上三尺未必有无人机,但是毕竟有天眼。当然光有对于正义的向往之心,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做好公共服务的,我们还得要有知识,有道德、有知识,两者要结合。我们的人生要获得成功,也需要大量的正确的知识,但知识本身如何获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