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靠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
得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
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培根
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光阴,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意外”的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心智的差异让结果有天壤之别。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没兴趣往往是结果而已,却被当做不去做好理由
所谓学习上的成功都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与其不停的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行动,省的浪费更多时间。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控制你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拥有遗忘痛苦的功能,在你遇到挫折或者面对那些你曾经的错误决定最终带来的惩罚的时候,你太痛苦了。而这样的痛苦,必然被你的大脑自动列入遗忘的序列,并在你大脑里彻底消失。有两种办法很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第一种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另外一个办法是,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
在做所有类似的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作快乐的事情来做。
承认“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办了。因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会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我将假定你已经养成了第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记录你的时间开销。如果你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那么,第二个良好的习惯就几乎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了。这个良好的习惯是: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划算的,正如另外一段“陈词滥调”所说的那样——磨刀不误砍柴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很快,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现,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成。于是你只好进行选择。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给列表中的每项任务标上权重值,对大多数人来讲,用1~3的精度已经足够,因为1~3的分值基本上可以代表:
1. 不重要
2. 一般
3. 重要
你只好去修改某些权重标注。不要害怕修改。相信我,完成任何一项任务(你现在制作“时间预算”同样是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修改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你在修改,就说明你在进步。判断一件事是否重要的标准:看这项任务的完成对你目标的达成是否确实有益。有趣的事不见得有用。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是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制作一个列表,往往会使自己做事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没必要地浪费时间。注意:最好的记录工具是纸和笔;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是最合理的:大量的缩写、箭头、线条、对号、叉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符号和圈圈框框……;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有了什么新鲜主意,放弃当然是非常可惜的。正确的做法是启用另外一个新的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你的新鲜主意记录在那里,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这个任务列表,专注在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突然又出现了什么新鲜主意,依然如法炮制;给每一个任务制作一个核对列表;走向成功的过程大抵上好像你的起点是南极,而成功路经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那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到达北极。但是,如果你中途改变了方向,甚至经常改变方向,你就几乎无法到达北极,甚至可能返回出发点,所以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计划成功的前提是目标现实可行
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trial and error)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时间和进展之间并非是线性关系
“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么做不仅不对,并且愚蠢。”
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会因此发生转变。
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
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1. 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2. 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3. 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4. 做题是最好的准备方法。
5. 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6. 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7.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
笔记内容栏:尽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演讲内容。
提示栏:当你做笔记的时候,让提示栏保持空白。演讲过后,简化你的笔记使之成为简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思考)之用。
概要:用一个或二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在记笔记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简化书写
最朴素的纸和笔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记笔记成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
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运用自己的心智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而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无需比较同样可以获得的。然后,把时间花在寻找甚至制造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从今天开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都罗列出来之后,仔细分辨:
我做完这件事之后所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才可以获得的?
然后标记出并优先实施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欢乐和幸福的行动方案。时间会一如既往地分分秒秒、岁岁年年地流逝,但,你会惊讶于你生活的变化。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天,每一年,时间的质量由于对幸福的追求和感知的差异竟然会如此不同。
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如果把进步程度投射在纵轴上,把学习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投射在横轴上,得到的曲线往往与“对数曲线”非常类似:
每个人都面临着自身一定的局限,而现实又是“资源不仅稀缺,并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挣扎,无论是谁。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你并不孤独。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话将成为呈堂证供。”
观察失败者却要相对容易得多,因为他们的失败往往是显然而确定的,而失败的原因往往很容易确定,尽管失败者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并且,你身边失败者的数量,显然要多于成功者的数量,于是,你就有了更多的观察机会。
所以,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经常遇到所谓的幸运——当你快要犯错误的时候,有人在你之前犯了同样的错误。当然,“专注于汲取教训,而不是花时间去幸灾乐祸”
成功者很多,但是,你身边真正的成功者却很少;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所谓成功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而成功者们又会有意无意地美化和包装他们的经验,而这一切,都在干扰你的判断。
一定要想清楚并记住这件事儿: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a.承认自己能力有限;b.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c.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优秀、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因为你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了,你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你所习得的技能,你已经拥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目标设得太高了,与此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并无清楚的认识。我常常觉得很多快乐建立在自己的自知之明之上。我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时间分割法。比如,你需要在这件事儿上专注2个小时,即120分钟。那你应该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6块,而每一块用20分钟完成
效率低下的根源是回避困难。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相对简单的部分与相对困难的部分。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克服办事拖拉的毛病,应该从全面正视任务开始。找到了症结所在,就有办法找到对策。
做任何事情之前,花上一定的时间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种种技能;
诚实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相对于这些技能上的熟练程度;
如果自己在某些技能上有所欠缺,那么a.短期:求助于他人;b.长期:求人不如求己——开始学习;
测算时间,把自己擅长的部分放到后面可能是优势策略;
养成记录的习惯,以便自己随时监督自己;
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
记住,意外总是发生绝对不是因为你的运气格外差,而往往只不过是因为你考虑得不够周全。
在时间管理上,最有效的“开源”方法之一,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尽量同时做两件事情”——但是必须认真选择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而现在就有必要谈一下“节流”了。
首先,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你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人。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运用你自己的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主动帮助的最基本方式就是共享。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换句话讲,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采取正确的行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外一个比较技术一点的手段是:忘记自己的优点。
成熟的人总是知道如何让别人舒服。很多的时候,所谓的“谦虚”和“低调”事实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优化策略。
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自卑,自负,虚荣原本只不过是正常的感受,只不过是被定义成负面了而已。因为别人的感受受伤害,只能说明自己太脆弱。
这是一个必然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因为他的时间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每一秒钟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因为他的每一秒都有着确定的价值,而他正忙着使他的每一秒钟变得更具价值呢,所以,每一秒钟都值得格外珍惜。
拿出纸笔、列一列,然后问问自己,“我的时间究竟可以标价多少?”——这就是一个人决心不再浪费时间的最有效的起点和动力。只有爱惜才可能产生节约的动力。
为什么人们会很自然地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呢?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同时,倾向于高估当前回报的价值。
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随着信息输入越来越多,大脑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灰质细胞。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有更多的灰质细胞。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灰质细胞的增加,最终会导致灰质密度越来越高。于是,灰质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神经元连接起来。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的现象——那些原本可能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现在有机会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所谓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那些存储于脑中的信息量超常地多的人,这些人总是可以“融会贯通”,于是,超常地充满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