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每天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无论是内在的知识、能力,还是外在的衣着打扮等,都试图让自己看上去更专业、更职业,给同事、朋友、客户以专业的感觉。毫无疑问,一个专业人士,总能赢得很多人,尤其是菜鸟们的赞赏、钦佩,比如很多人都用EXCEL、PPT,但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基础水平阶段,当有一天,你突然看到某个人用EXCEL像变魔术一样在处理一堆数字,而且无论你想得到什么分析结果,他都能迅速的找出来,你就会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当然,前提是你也会用到EXCEL处理数据。当然,让自己变得更专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让客户更买账。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我刚刚做管理咨询时,感觉非常好!因为尽管自己是只菜鸟,但与专业人士为伍,在客户看来,也会认为你是专业人士,所以顺便地也能获得很多的尊重。相应地,当我看到我们团队写出来报告时,常常会很钦佩他们,尤其是听到客户看到报告后给予的评价——专业人做专业事,常常就会觉得无数个不眠之夜也是值得的。我原以为,客户给予这么高评价的报告,应该会很重视,并且依此报告具体落实,然而,渐渐地,我发现,很多时候,这些报告都被束之高阁了,那个时候,我总以为是报告写得不好,不符合现状,才会遭此冷落,后来,我发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报告的内容与老板的意见相左了。再后来,我发现,很多民企领导虽然口头上总强调要尊重专家、尊重知识、尊重专业、尊重人才等等,而一旦这些内容与老板文化冲突时(尤其是民营企业,更进一步是更偏远地方的民营企业),通常的结果是,听老板的而不是听专业的意见。一句话,老板说了算,请专家们来只是走过程,理想的结果就是专家们的意见和老板一致,那就听专家的,如果不一致,那还是听老板的。
过去30的,基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及政策,很多企业的成功几乎可以归结为良好的市场机遇,很多时候与企业领导者的作为没有太大必须的关联。就好比我之前听某个老板吐露心声,“我认为管理这事,你要是有精力,抓一抓,也挺好,最起码心理有底,但是你要是不抓,它其实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一切基本上都还照常”。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管理,其实可有可无。我想,这话在一定情况下是合适的,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肯定是行不能的。
现在各行各业都流行一种说法以——未来几年,我们的行业将会大洗牌。且不说这个预言的准确性有多高,但明显的是,一些行业已经开始洗牌了,洗牌的原则不是优胜劣汰,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留下来的企业有一个共性就是有更规范的管理、更科学的决策,尽管他们之中有很多企业也有浓厚的老板文化,家长作风,但是他们同时也很尊重专家、尊重专业意见,比如像华为,始终把专家(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成立于上海的复星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更有借鉴意义。
据复星集团总经理梁信军透露,复星从下到下建立了尊重专业能力的文化制度。在复星的7人董事会中,有3位专家型董事,分别负责法务、财务、人力资源。做项目决策从4个角度来看:第一、这个项目有没有发展前景,有没有竞争力;第二、财务角度是否比较好;第三、从法律角度来看,有没有法律和政策风险;第四、从团队角度来看,做这个项目的团队是不是有竞争力。董事会采取一标否决制,有双重含义,就是说,根据上述4个角度评价项目,任何一个条件达不到,我们就不做;有任何一个董事不同意,我们也不做。
实际上,中国的民企无可避免的有深厚的老板文化,而从未来的竞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更应该切切实实地尊重专业,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专业会越来越彰显其理性与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