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和一个姐姐在外地出差,空闲时间比较多,由于总在房间里面呆着,好动的我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前天晚上睡觉前去酒店四楼的健身房玩跑步机,这是我第一次玩跑步机,所以,给自己定了个我认为已经很高的目标了,跑了3公里用时大约30分钟。
第二天,我和姐一起去玩跑步机,我问姐你要跑多久,她告诉我最少一个小时,我听到后,长大了嘴巴“啊??一个小时”想到昨天跑了30分钟都累的气喘嘘嘘的我,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跑一个小时是什么概念。
说话期间她已经开始启动快走模式,我也开始,我心里暗暗想今天还跑30分钟就可以了,我的运动模式是匀速跑6-7分钟,调慢速度走5分钟,在进入到匀速跑模式,就这样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去调整,跑到大约32分钟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是孩子打来的电话,叫我和姐上去陪他们玩桌游说两个人玩没有意思,姐说:“不行,我们还没有运动够1个小时,等运动完上去再玩。”,我给孩子说了一声“一会儿我上去。”(当时我心里就在想,已经跑过自己的预期目标了,可以停止了。)挂了电话,我看了一下仪表盘跑了33分钟3公里了,我在心里说在跑到40分钟,坚决上去。
于是,我就开启了接下来30分钟的超额运动中,我有一个习惯在做事的时候会提前给自己制定目标,跑步也是一样,我给自己制定了跑步目标,不跑到这个目标,我是不会停下来的。于是,速度调快开始跑步。
这一个阶段的跑步我的眼睛是一直盯着仪表盘的,看着上面“时间”、“卡路里”、“路程”来回切换的数字。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我每制定的5分钟跑步时间,前2分钟是最难熬的,总有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一过2分钟,我的身体就进入了自动化运转呼吸和心跳包括步伐都非常的平均,一点儿也不感觉累,看着仪表盘上的数字——我的卡路里在燃烧,我行进的路程在增加,我的时间在延长,这一系列的刺激,让我停不下来,身体也越来越兴奋,跑到40分钟的时候,我又给自己说:“既然已经40分钟了,那就再坚持5分钟,。”(因为我感觉我的身体并不想停下来。)转眼到了45分钟,身体状况却感觉越来越好了(可能就像我们瞌睡的时候,过了那个阈值也就变清醒了是一样的道理),于是我又刚开始往50分钟冲刺,可想而知,到了50分钟,我还会忍心放弃最后的10分钟么?(当然不会,付出的越多,越舍不得放弃)
就这样,大汗淋漓的我和姐就这样完成了整整一个小时5公里多的跑步机运动,下了跑步机看到自己身上明晃晃的汗水,感受着自己正在燃烧的卡路里,心里面无比的开心,成就感油然而生。
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体育赛事的世界纪录都是阶段性连续打破的。什么叫阶段性连续打破?就是一个纪录可以保持很多年,一直不能被打破。然后在某一次比赛中,突然被一个运动员打破了。有意思的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有好几个人,接二连三地翻新这个纪录。好像牛人都商量好了,要在一段时间里扎堆出现一样。
比如,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很长一段时间都在10秒以上,1960年6月,西德运动员阿明·哈里首次把100米的成绩提高到10秒。这个记录保持了多久呢?整整8年。8年当中,有10个人跑出了同样的成绩,但就是始终打不破10秒的记录。
这个状态一直保持到1968年6月,美国选手吉姆·海因斯在美国锦标赛中创造了9.9秒的世界纪录。然后就在同一年,另外两个美国选手,Char Green和Ron Smith也分别跑了9秒9。这是手动计时的记录。之后改成用电子计时,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吉姆海因斯又创造了世界记录,9秒95。这三个人横空出世,相继闯进10秒大关,前后相差不超过半年。
这之后,9.95秒成了新的世界记录,一直没有打破,这次保持的时间更长,15年,没有一个人打破。直到1983年,美国选手加尔文·史密斯重新创造了新的记录,9.93秒。然后,牛人又一次扎堆出现了。仅仅一年之后,1984年,卡尔·刘易斯和本·约翰逊就把这个记录提高到9.92秒。是不是很有戏剧性?那么多年无人问鼎,忽然之间好几个人都来挑战这个记录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首先要怪医生,1935年,就有医学界的代表声称:人类肌肉纤维所能承受的运动极限绝对不会超过10米每秒,所以,人类100米跑的最快时间不会低于10秒。这就成了一个信念,统治了短跑界几十年,每一个运动员都想:「人类的极限就是百米10秒」他们戴着眼镜,就不会去看如何超越这个极限。而是只要跑到10秒就欢欣鼓舞,觉得已经达到了人类的极限。倒不是说他们会懈怠,或者故意让自己停滞不前,但是他们在勤学苦练的时候,无形中就会给自己画一条线,以「10秒」为目标来练习。当有人打破了这个记录,10秒之外的领域就被拓展出来了。就可以不断地有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