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这两天翻阅以前的日志,有看到大一时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至今感触颇深的一句话便是:我思故我在。
或许每个正当青春时的少年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为什么而存在?促使这样的问题浮现脑海的,一般不会是我们一帆风顺,踌躇满志时。
一个十七八岁的early youth(少年)在大学之前学习一直不错。
他是老师的宠儿,家里的骄傲,是邻里的榜样。他自己呢?也一度认为当自己成绩优异时,就可以获得所有的认可,甚至于自己的亲人过世相比学习都为次要。
这样的一个人,从只能好好学习的一个胡同里,走到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城市,走进一个并非成绩至上的university(综合性大学)。如果没有遇到正确的引导,他会变成什么样呢?当一切缤纷而至,他会做些什么呢?
阳光总被黑暗充斥,就像黑夜总容不下光一般。不要疑惑这句话,我们的眼睛能看到被光反射的物体,但却从未看到过实体的黑暗。
所以当一个少女的心被死神充斥而坐到天台边缘一念天堂时,她能感受到的,依然是人性中从来都看不见的黑暗。
我在中专时期有段时间看《羊皮卷》,里面提到一项调查:关于人的心情周期的概况。他有提到每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情周期。这个周期里包括几天的兴奋期,也捎带着一段时间的心情低落期。其余的时间,人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外部刺激有些短暂情绪的波动,但这种情况一般会随着外界干扰的结束而消殆。
一个average person(正常人)的心理周期是多久呢?一般是30至40天左右,不可否认这与月朔和月望多少有些关系,就像大多数人的情绪会随着下雨或晴天来变化。
并不权威的说,我自己这几年总结的一些经验告诉我:在每个周期的低谷期,我会首先想到死亡。
曾经有段时间我临近到抑郁的边缘。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到底是谁?
我是谁呢?丁树山?用《武林外传》里吕秀才的话说,不过是一代号罢了。那我该是谁呢?是child?是younger brother?是elder brother ?是boyfriend?是friend?是student?是classmate?亦或是Lawful citize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我陷入这样一个死胡同无法退出来。
在那个阶段我有一个信念:我愿意看到光。
光是什么呢?It’s hope! 是希望!是你什么都看不到、感到自己未来一片黑暗时,最后的那一缕faith(信念)。
对于生活,我渐渐的开始享受。我感受向往死亡的状态;也体会每一个拥抱与温暖。在细细体味生活时,我渐渐地喜欢上它的光亮,也渐渐释怀它的黑暗。
生活本是如此。它就在那里,你有希望也好,对它失望也罢,总之它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唯一改变的,是人的心态,是积极面对的一种希许。就像郭德纲一直强调的雅俗共赏一般,社会本是雅俗共存的,但因为我看不惯它,所以就完全否认它的存在,最后只会徒增烦恼。
这一季最近一期《燃烧吧大脑》里,实力强劲的热门选手郜胜终被淘汰。郜胜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在这里,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比赛的输赢。”
当我感受生活,积极面对并向对的方向前行,至于与我三观不合或是我并不喜欢的事物,在晓得存在即合理后也就渐渐释怀。
Principle(原则)是个人的,respect(尊重)是相互的。
写到这里,这篇乱七八糟的jottings(杂记)算是该做终结了。为什么会有一些单词呢?是在炫技吗?答案是肯定的。
感受生活的美好,释怀存在且合理的事物。让灵魂主导你的行为,做自己生活的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