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老楼同志,学西医出身,上海震旦大学医学博士,后改行唱歌。在歌唱领域,他继承了一个医学家在技术上的严谨精神,甚至是刻板。在声乐艺术领域,他算不上“艺人”,因为在歌唱技法上的生搬硬套,所以只能算个“技人”。各位从这首歌中也能听得出来,他是一位声音比较宽广且洪亮的大号抒情男高音,但致命的弱点是咬字不清。如果听众不看歌词,基本上听不清歌词内容。这个弱项是他在美声唱法技术上的生搬硬套造成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很了解老楼同志,简单介绍一下(来自百度):2003年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被公认为中国声乐界的一代宗师,其鼎盛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有没有被吓到?哈哈……没错,这就是国内声乐界的评价。所以我们会发现国内上世纪包括现在部分学西洋唱法的歌者们都在朝这个方向挺近,即一种歌唱技法包打天下:任何语言,任何民族,任何风格的歌曲都只用一种唱法唱。他们坚信他们学到的西洋唱法是世界上唯一最科学的唱法(如果要深入讨论这个话题,那又是非常大的话题了,这里面要牵涉到东西方哲学、语音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对比,此处不作详谈),但不管这些歌者们如何自认为内行与专业,也只能沦为纯粹自我欣赏的“技师”罢了,因为他们只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发声机器而已。
作为一位艺人(不是指现在娱乐圈说的的那些所谓的艺人),“单纯性”——是一项永远不该被舍弃的宝物,因为一个人在艺术上的灵性必出于“天然”。必要的技巧方面的训练是需要的,但如果由左脑主导的“技巧”在艺术创作与表现上占据主导地位,那必然会使艺术失去其鲜活的生命力。听老楼的歌,不管是在歌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在作品表现上,就是这样的感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洋唱法刚传入中国不久,新中国又刚成立,在声乐艺术上处于启蒙和探索阶段。老楼同志,或许只是属于那个时期的“声乐大师”。
就艺术唱法而言,关键的技术点是深呼吸(建立在清晰的咬字吐字基础上的,相对而非绝对的深呼吸)与高位置,以及高音区的“关闭”。一个成熟的歌唱家,要把这三项技术练得炉火纯青,张口就来 ,融入“生命的天然”中,在此基础上,要重视的是咬字吐字的清晰与情感表现。声乐作品情感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歌者内心澎湃的艺术生命力,而咬字吐字的清晰则是向观众传递作品表现力的必要条件。西洋唱法中所要求的“打开喉咙”不完全适合汉语普通话的咬字吐字要求。现在有些老师也是瞎教,不管什么作品,一味地要求“打开喉咙”,这是错误的。一个有灵性的学生,一定会从这种生搬硬套中感到哪里不对劲而另择明师。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及其妻子马秋华女士在艺术唱法的探索上是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