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坐落在陕西以南的商洛市,距离省城两百公里外的一座小城,由于县城里有一座距今一千两百多年的宋朝古塔,唤名“丰阳塔”,因此县城古称“丰阳县”,后来又改名为“山阳县”。这么多年来,多漂泊在外,无论身在何处,总是对家乡的那几样小吃念念不忘,妻子也不止一次笑话我,一个十足的“吃货”。
每次回家,总是呆不了几天,到家早的话,母亲就会习惯性的问我:要不要我去你焕香姨家给你带碗擀面皮,先填个肚子?
焕香姨是母亲早年间经营小吃摊生意的一个“摊友”,夫妻俩做的一手好擀面皮,当年就在小吃街里出了名,而如今在这座小城里如今也算是人尽皆知。小吃街也已经拆迁,她们家的地址虽几经变换,却一直未曾消失。现在生意由儿女接手,也早脱离了摆摊的经营方式,已经开了两家分店。我也是从小吃着他们家的擀面皮长大。
家里的擀面皮,不同于陕西常见的擀面皮的白色,外表为黑色,而焕香姨家的味道,确实是这城里的一绝,口感不像白色的擀面皮那么硬,要柔软一些,却不失面皮原有的筋道,微微的带点酸味,吃在嘴里很有嚼劲,很是特别。面筋的做法也是不同寻常的煮制,而是蒸出来的,面筋的网络更大,也更加吸味,配合着烫熟的绿豆芽,在里面拌有各种调味料,再加上些许炒熟的芝麻粉,香气犹胜,不同于其他家重酸重油的香辣,他们家的擀面皮调味比较清淡,黑白分明,口感清爽,更能吃出擀面皮本身的香味。
每次回家,她们家都是我必须去的地方。母亲总是笑着说:我看你对他们家的擀面皮比我都亲。老话讲“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而这话到了你这,却变成了“上车的泡馍,下车的凉皮。”
母亲讲的是我每次离家之前,也会习惯性的去到县城汽车站旁边的“老五泡馍馆”里,吃上一碗热腾腾泡馍。记得小时候,这种饭食在家里虽不属于“奢侈品”,但也不是经常能吃到,只有在特别的日子,或者是得到父母的奖励才能吃到。即便是到了现在,虽然不用再考虑价格,却也养成了习惯,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会去一饱口腹之欲。
家乡的泡馍也不同于传统,主要在选材和做法上区别较大,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里的泡馍,采用的是本地的山羊羊腿肉,一进馆子,就有一股山羊肉所独有香味在店里横冲直撞,带有一种独特的野性,香气四溢。每次闻到这个味道,好像身上的毛孔都张开了一般,浑身舒泰。油泼辣子直接汇入到泡馍中煮制,中和了羊肉膻腻,再加上本地的红薯粉条,晶莹剔透,韧劲十足,口感爽滑。面饼也是采用未经发酵的“死面”烙制,薄薄的面饼早已经被切好,摆在一边,有“丁”和“条”两种吃法,羊肉肉汤醇厚,香气浓郁,上面飘着一层油泼辣子的红油,再点上翠绿的葱花香菜,活色生香。
泡馍充分的吸收了肉汤的香味,带着油泼辣子的火红香辣,粉条的筋道,碗里大块的羊肉也不会让你失望。白饼、红油、翠葱,三色一味,统统的装进一个海碗,粗犷畅达,吃的小馆里的食客无论男女,个个酣畅淋漓。就如同这小城人的脾性:耿直、热烈、直接。
每次吃完泡馍,母亲将我送进车站,也会笑着对我讲一句:快走吧,吃饱了不想家,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
这么多年在外漂泊,随着年龄的增长,没了小时候的“馋劲”,家乡的小吃虽然不会时长惦念,但是只要回家,总是会去吃上一次,就像多年不见的“知己”,彼此相知,何须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