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出一件世界上让人既爱又恨的物件,你会选择什么呢?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手机。
爱的是:它作为一个通信的天使给我们带来了信息的便捷和位置的畅通,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恨的是: 它又像一个十恶不赦的小偷,偷走了我们的钱包,偷走了我们的时间,偷走了我们的注意力,偷走了我们的幸福感,偷走了我们的学习力,偷走了我们的思考力和控制力。
我们既玩手机,也被手机玩,一会不玩,如隔三秋。
很多人也知道自己手机上瘾,但就是摆脱不了,怎么办呢?
瑞典作家安德斯·汉森在《手机大脑》一书中告诉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的大脑。
01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手机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手机?
原因就在于:虽然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到了科技时代,但我们的大脑还是十万年前的大脑。
话说在远古时代,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我们的祖先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难得看到食物时,大脑中就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
这种物质是大脑的奖励机制,一方面带给我们满足感,另一方面会让我们更快采取行动,吃掉眼前的食物。
同时在面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时,多巴胺的分泌也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了解得越多,生存的概率就越大"。
到了现代社会,大脑还是按照这个机制在运行,多巴胺使我们追求新鲜刺激,而手机中各种app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网络上的内容,以便携的手机为载体,通过某音、某书、某博等软件进行传播。每刷新一次,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内容,恰好满足了大脑的需要。
正是这样一次次短而快的刺激,让大脑欲罢不能。大脑此时会一直认为相比刚才已经看过的页面,“下一页”永远是最好的。
02
长期刷手机对我们的影响
① 注意力涣散
② 失眠焦虑
③ 压力倍增
③ 变傻,认知降低
⑤ 抑郁症,胃病
这些还都是常规操作,其实放眼望去,大街上,公交上,地铁上,餐厅里,候车厅,到处是低头一族。
有人说现在手机俨然已经成为身体另一个“电子器官”,又似乎是一个手铐紧紧地黏在手上。甚至因为这个电子器官也发生了很多悲剧。
03
如何摆脱被手机支配的日子
《手机大脑》一书告诉我们:少玩手机,好好思考,培养专注力的同时加强锻炼,多出去走走,多与人交流。
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道理谁都懂,可就是做不到。那该怎么办呢?
手机已然涵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所以完全避免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处理好自己与手机之间的关系。
我分享几个自己一直在使用的且很有效的小策略,你可以试试:
① 监测每天手机的使用时间。
可以下载一个App,来监测自己有多频繁触碰手机以及使用的时间有多长,认知是变化的第一步。
② 买个手环或闹钟,不要用手机做闹铃。
有没有过这种场景:闹钟响了,你本意可能是关了这个闹铃,但拿起手机的一刹那,就不由自主地刷起来了,动作非常丝滑。所以千万不要拿手机当闹铃使用。
另外,买的闹钟或手环,界面越简洁越好,功能越少越好,不要有蓝牙,不要有wifi。它就只是用来看时间和计时的。
③ 睡前一小时不看手机等电子设备,卧室乃手机禁地,不得入内。
④ 在处理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时,不要将手机放在手边和眼前,同时将手机设置成静音状态。
⑤ 每周运动1-3次:散步,慢跑,瑜伽,跳绳,爬山....,只要能动起来就行。
⑥ 实在忍不住刷手机的时候,定时!!时间到了,立即停止。
当然,能不刷还是不刷,这一条只在确实心痒难耐时再启用。
⑦ 培养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多参加线下活动。
⑧ 各种新闻娱乐APP,能卸载就卸载。
不要舍不得,对自己要狠一点,就留1-2个。
在设置中把消息通知,弹窗提醒统统取消掉。
如果自己不发朋友圈,能关闭就关闭吧,没用的群聊也要及时清理退出。
我知道刚开始你会极度不适应,抓耳挠腮的。苟住!一定要苟住!这就跟戒烟一个道理,超过一个月不碰,后面也就不会再碰了。
04
你可能不知道,乔布斯做出了苹果手机和IPad,却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碰Ipad,
比尔·盖茨做出了微软,却禁止孩子在满14岁以前使用手机。
精英尚且如此,作为我们普通人呢,
不论是打工人,还是学生,还是家长,还是职场人士,如果正在被手机困扰,都应该读一下《手机大脑》这本书,学会慢慢摆脱被手机的控制。
有句话说的好:戒而后能定,定而后生慧,慧而后能安。
的确,心安了,诸事皆可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