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忆飞鸿影
第一日 2016.9.28
从北京逃离,许自己九日涤除玄鉴,恣意明达。盼得从尘世纷扰中脱离,在巴蜀秀美山川中擦亮眼睛,直视我心。
Z49,这趟载着我们从帝都开往西蜀的火车,从11:25驶离北京,29日上午9点出头到成都站,一路平原莽莽,熹微灯芒。坐火车,新奇的是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不变的是长途的无聊。我们在幽暗的列车灯光下看完了《釜山行》,倒还真是应景,以至于看完之后都不能直视列车车厢间隙。
第二日 2016.9.29
到成都,不知为何有种亲切感,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也可能是因为它的街道布局有些像我的故乡。在成都的高中同学带我们到一家麻辣空间吃火锅,我原本以为会很辣,毕竟不是能吃辣的,所以点的鸳鸯锅,其实倒并没有特别辣。服务非常周到,味道倒是没尝出什么。
吃过午饭和同学道别,我们便去了杜甫草堂。这个传说中杜甫建起的浣花草堂,如今真真切切地走在浣花溪畔,望着草木掩映间破败的茅屋,并没生出物是人非的情怀,因为本知现在的旅游景点能留下的真正当年的痕迹已经接近消弭于无形,与其说这是点名应卯,不如说是还愿来的恰当。
一直在思索旅行的意义,"到此一游"式的走马观花当然不必再费笔墨去抨击,可能如何去避免一种"酸涩"的文艺情怀,而去接近它的本质倒是更值得研究吧。
杜甫草堂比想象中大许多,甚至于迷路。
不知为何成都下午三四点钟就给我们造成已是傍晚的错觉。我们在草堂绕了好几圈,差不多把景致都一一看遍时,天色向晚,该去吃晚饭了。
于是我们就去了锦里。路过武侯祠,因为已是傍晚,便未进去;锦里游人熙攘,原以为它和南锣鼓巷差不多,没想到还有曲水回环,小亭独立,灯笼高悬,拉二胡的女子在酒吧驻唱,青石板路绿得要滴出水来,回想起来,风雅得紧。不知为何我们俩这么容易迷路,每次要走的时候都会因为找出口而再把这处地方逛个三四圈来回。
离开锦里,便去了宽窄巷子。三条巷子平行贯穿,这对于我们来说倒是好事:我们总不至于迷路了。但因为宽窄巷子和锦里性质有些类似,而宽窄巷子又无甚特色,所以觉得宽窄巷子并无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也没买什么东西,也没吃什么东西。
宽巷子里,有一个艺人吆喝大家来看他手里摩挲的玩物。我以为是假的,再三看了几遍,却真真切切是只巴掌大的小猴子。它瑟缩成一团,眼睛却出奇的大,快要瞪出来;身体一动不动,嘴巴好像吸着一个奶瓶一样的东西,也是不动。开始没人留意,两个女生凑过去:"我可以摸它吗?"艺人展示着小猴子,"随便摸随便摸"。女生还不摸,又问一句:"摸它要钱吗?"艺人"不要"话音刚落,一窝蜂的手便围了上去,层层叠叠捋着小猴子后背。
我看不见小猴子了。
回过身来,只觉得难受。且不说人的从众心理是有多可笑,心里过不去的,是小猴子出奇的大眼在被巨手淹没之前透露出的恐惧与绝望。
第三日 2016.9.30
早晨五点迷迷糊糊爬起来,打车到新南门汽车站,我们便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
从成都到汶川,山路回转,隧道悠长。海拔一步步抬升,在城市里能看到山川,这对于我来说是并不多见的景象。从成都到汶川的隧道条条都长达五千米,穿山越岭,竟变得如此容易。可知当初重建,又蘸了多少血泪心酸,那些初生的孩子,又如何知道鼎盛家园的使命。
大山,碎石,烈阳;穹顶,深壑,湍浪。
这便是我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最初印象。大巴驶过汶川,县城平静;八年之前的灾难在人们心头还有烙印,无论如何,生活总得继续下去。山壑上挂着“G213汶川地震遗址”的吊牌,旁边是湍急河水,越过乱石与悬崖,一路奔前。
一路醒醒睡睡,左右侧一直是高山峡谷,接云弄浪。车开到茂县的时候,左侧江面突然开阔,像一个大湖一般,那江水颜色却是浑浊得很。附近标示牌写着“叠海风景区”,观景台上还有人牵着一动物,后来我查了一下,才知道是牦牛;再查,才知道这湖下埋着座叠海古城。1933年叠海大地震,全县居民无一幸免,整个城市瞬间乌有,岷江倒流,形成了这堰塞湖,原来真的有沧海变桑田,一座城市顷刻之间可以了无痕迹。
结合着08年的地震和唐家山堰塞湖,我看这高山峡谷的景致,读出一个曾经闭塞,孤苦,无人知又被遗忘的老四川,以及岁月里曾有过的巨大绝望。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毛骨悚然。叠海,全称似乎是叠西海子,海子是本地话里水潭的意思。
听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叠海底的古城。那里的风景不是一湖的美丽,而是被战乱历史抛弃的一城性命。
一路沿着G213行驶,倒真有些翻山越岭的危险。路过各种村落乡县,渐渐有了藏区的色彩。这于我更是新奇,五彩的经幡在山上风中视线里招摇,雕饰精美繁复的二层藏式建筑林立,肃严的屋顶闪着耀眼夺目的金光,宗教色彩让我不得不生出敬畏。
继续上行,植被开始发生变化,高中地理学过的垂直地貌展现于眼前,那些植被类型已然记不清,眼前却是能看出从常绿阔叶林到针叶林、灌木丛壮阔的分界。平台的地方种着大片向日葵,在阳光的炙烤下却都弯了腰;天蓝到彻底,深山大川庄重,人类是那么渺小,我却是不相信人定胜天。
山势平缓处,海拔已是3500+,有一小河蜿蜒流转,路边的提示牌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岷江源。这里一路水速都非常快,果然落差大,水流急,也确不负“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势。看着小河浅淡懵懂的模样,想起它在下游的飞扬跋扈,不由感叹汇少聚多的力量。这样一条小河,能够造福下游几千万户村镇居民,哪怕我不是其中之一,也要感谢大自然与人类的恩赐。
到达九寨沟沟口,已是接近七点。今天将近11个小时,向北走了3个纬度,看了川北高山峡谷的风貌,沿途地震后重建的信心与力量,路过叠海沉城历史与今朝,汉藏羌民族汇集,藏传佛教圣地,且不说九寨沟是何模样,单是今日这几百公里,便足以镌刻心头,常忆不忘。
下集预告:2016.10.1 梦里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