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不要买房子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纠结过,后来慢慢想通了。首先,买房子这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归属感,想要一个温暖的港湾。但其实我以前就觉得买房子比租房子贵,而且觉得租房子还可以随便换城市,很方便,唯一的不方便就是搬家好麻烦,而且每次都要重新布置。但是算下来还是比买房子划算,而且自由。
后来又看古典老师的书,听小涵老师讲课,觉得年轻的时候就应该闯一闯,不要因为一个房子断送了自己的人生。因为一旦年轻的时候买了房,每个月一半的钱拿来还房贷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敢离开工作,不敢轻易跳槽,也不敢去创业,也没有钱投资自己。
再后来看《富爸爸穷爸爸》,参加了两次现金流游戏。我发现房子应该买,尤其是升值快的房子,是一项很好的投资。但是房子不应该年轻的时候买,应该等中年有较大的现金流和现金量之后再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投资。自认为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没有太多钱的时候投资大脑,有小钱之后投资小生意,有大钱之后再投资大买卖。
房子如果只能让你变成房奴,那它给不了你安全感,只能给你焦虑感。
2.关于爱情
我以前也会在爱情里寻找安全感,而且有时候会因为得不到安全感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焦虑不安,怀疑,生气…但是后来才发现,安全感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给自己的。
不是抓的越紧越有安全感,真正的爱情或许是两个人在一起能很舒服很轻松的相处。
成为男女朋友不能带给你安全感,结婚也不能带给你安全感,生孩子也不能带给你安全感,掌控丈夫和孩子也不能带给你安全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如果自己没有安全感,那你会觉得生活充满焦虑。
还有一种叫做依赖感的东西,就是“我离不开你,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离开你我就活不了。”梁哥以前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开不了谁,这个地球没了你依旧会转。所以我们不要把安全感放在别人身上,而应该做自己的主人。
3.提升安全感的六大方法
1.小范围的冒一冒险
我们时常说要走出舒适圈,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走出舒适圈。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脚探出去冒一冒险,比如关掉GPS骑着小黄去北京的胡同绕一绕,比如让自己当一次晚会的主持人,比如去校外竞选一次课代表,比如去AIESEC申请一次海外志愿者…
在安全的环境下,小范围地冒一冒险吧!做一些看似不太安全的事情,挑战一下自己。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尝试。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太安逸时,我们往往就堕落了,废掉了,因为我们并不需要付出努力就维持这种安逸的状态。所以才会有安了空调,大家就都在寝室堕落了的说法。所以才会有人不愿意睡太软的床,太舒服的枕头,可能也是不想给自己太安逸太容易堕落的环境吧。
3.和太阳肩并肩
接近那些简单快乐的人,看看那些干净明亮的电影和书籍,做一些无缘无故的快乐事情。
站在阳光里,你会慢慢晒走黑暗。
4.恐惧保险箱的游戏
1. 把你最恐惧的事情仔细写在一张纸上,至少要写10条,而且尽可能地详细,要到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来再多为止!
2. 找一个信任的人,或者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做你的恐惧保险箱。把这张纸叠好放到这个地方,确保没有其他人知道。
3. 告诉自己,我担心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要先把我的恐惧安全地存在这里!等我做完以后,我会回来取走我的恐惧。
4.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心里舒服很多,然后大胆地去做吧!
5. 回到你的保险箱,看看有多少担心发生了,有多少没有发生?
我会在和重要人物谈话之前做这个游戏,这让我释然很多。因为我自己曾担心的那些东西,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5.成功日志
每天10分钟写下自己的成功日志。
这个日志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些短信,也可以是一个邮箱。总之,找到一个让你自己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牛了的地方!
启动安全感模式的核心就是你的自信。
成功日志就是一个启动自信心的方式——每天记得告诉自己,我曾经有多好!
6.直面恐惧
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恐惧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恐惧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当你能想到第三个层次,并直面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时,你可能会骂脏话,可能会像书里说的那样”Fuck you.That is me,anyway.“但是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能直面自己内心最深的恐惧。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最后,愿大家都能成为自己安全感的主人。记住,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是给出去的,不要要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