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整理家里的衣柜,翻出了一大堆衣服,突然间,觉得家里的东西满得让我喘不过气来,而此时的自己却只想扔扔扔。收拾完了衣服,又看到满书架的书,心灵鸡汤类的居多,以前的自己觉得买了这一类的书,似乎全身都开始有用不完的能量了。然而事实却是书即使读完了,如果不去思考,不去实践。其实生活仍然是老样子。而只是多了一本占空间的书而已。
断舍离。很早之前就听到这三个词,并且也买了相应的书来看。然而表面上的断舍离似乎没有什么用。而真正的断舍离是要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要什么?再次翻开断舍离的书。里面写到:一,断的重点:1,有买东西的念头时,先考虑“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 2,看到喜欢得不得了的东西,反复自问“它真的适合我吗?”3,相同功用的东西只先一个或是一种,其它请一概拒之门外。二,舍的重点:1,判断物品去留的思考核心要放在“现在”,摒弃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想法。2,充满回忆性的东西,如果回忆充满负能量,就果断丢掉它。3,用不着,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就淘汰或者送人。
断舍离的观念:1,物品因为我要用而存在,所有留在家里的东西,都必须是“现在需要用的”。2,留出百分之三十的空间,人才会有收拾的欲望,物品才能 完成新陈代谢,能量才能畅通无阻。3,生活要留有余裕,人才能彻底释放自己的内部力量,才能神清气爽,轻松自在。
其实。衣服裤子包包,真的不需要太多,当物品占满了自己的房间时,恐怕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搭配的功力是否应该提升了?自己不断地买买买的背后,是否是一颗空虚的心,对生活无序但无耐的心呢?现在,我决定从整理物品开始,进而整理自己的内心。
第一大类:衣服裤鞋子包包饰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衣服不再是时尚与花哨。对我自己来说,购买经典实用款,而不是为了赶时尚而买的便宜不能穿出去的衣服则不要再看了。重点是学习搭配,一衣多穿。用帽子,围巾等饰品来提升自己的气质。而当前则是整理衣柜,扔掉旧的,不会穿的衣服,不管自己有多么的喜欢,也都扔掉吧。切记,有计划地购置衣物!
第二大类:书。喜欢看书是生了孩子很培养的一个好习惯,真的应该好好表扬一下自己。但是,我觉得自己买书开始走火入魔了。经常被别人牵着鼻子买书,有的,买回来看了一次则不想看了,有的,买回来就放在书架上直到落满了灰尘。后来,我才知道,我太神化书籍的作用了,什么一年可以读几百本书的读书俱乐部的知识付费让我羡慕不已。而当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我真的消化得了那么多书吗?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书,我真的可以读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我的时间与精力有限,那么我应该读什么书呢?我想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自己读完不是被洗脑,而是会激发我的思考才是我真正需要的书吧。那么,买那么多书,合适吗?所以,我想本着,能借则借,能买电子版则买电子版的原则(当然,电子版也尽量不要贪便宜,不要以为买了,知识就自动到自己脑子里去了。)。尽量读经典书,英文最好读原版。虽然我的英文水平急需提高,但是读原版就是我的一个目标。所以,开始整理吧,能扔则扔,能送则送。把书架留给真正有意义的书!
第三大类:生活用品。生活用品则是最容易被忽悠囤货的了。毕竟迟早都是要用的,并且保质期很长。然而,价格是一方面的优势,那买回来的物品占空间吗?我现在还在扔自己在一二年前买的面膜,虽然没有过期,但是想到时间太久便不想用了。而它们占着地点,而又不被使用,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第四大类:知识付费。今年是知识付费的一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不想且怕被社会淘汰,于是投资自己就是最最划算的投资了。知识付费的广告琳琅满目。的确,作为一名在家的全职妈妈,有着更强的焦虑感,恨不得什么都学。什么育儿,厨艺,音乐,园艺,瑜伽,英语等等,想学的东西列都列不完,然后,当买了付费的课程是不是焦虑感会减轻呢?反正对我来说,我是越来越焦虑了,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那么多的知识。上个月自己在知识付费方面用了近2000元。然而,是不是每个内容我都学习了并且加以实践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想在这方面的投入,应该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而不是盲目付费投资自己!选择一两门自己想学的东西,每天学习并且不断实践总结,才是真正的投资自己!
以上就是自己总结的特别需要断舍离的物品。减少物品的数量,提升物品的质量与利用率,让物品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它们牵连。这就是我对断舍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