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初见向阳的摄影作品《水墨西塘》,我想起了歌曲《青花瓷》里的词句。“一缕飘散的美,细腻如绣花针落地。”
这是一张印在宣纸上的照片, 名为《水墨西塘》, 是两次奇妙的相遇成就了这份宣纸上的诗意。
第一次 , 是胶片和风景的相遇,可遇不可求。
雨来了,人没来,人来了,船已走.....
为了《水墨西塘》中的那一刻,向阳在雨中等候了好几个小时,而那时的他, 在摄影的路上已经行走了近30年。
第二次, 是涂了感光剂的宣纸通过底片和阳光相遇,这个过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蓝晒。
那是一种古典的印照片工艺,发明于1842年。
不要小看一个“晒”字,春夏秋冬、晨昏朝夕,太阳的脾性如小儿的脸琢磨不透,那一缕飘散的美,向阳捕捉了4年。
数码相机记录影像是个物理变化,而胶片记录的过程和人的内心活动、生理活动一样是化学反应,所以胶片更有灵性。
4年前,熟谙西塘的向阳决心用更有灵性的方式去试着和西塘碰撞,他无数次扛着大胶片相机走进古弄长廊。
4年间,古镇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长廊花窗和他相机里的胶片开启了一次次光与影的追逐,留下了1000多个亲密接触的瞬间。
如何让这份胶片上的真实存在, 在另一个时空同样有温度地呈现?
拨开浮躁的迷雾,他决定再一次放慢脚步,让心灵作主.....
于是,古法蓝晒进入了他的视野。
与蓝晒的初次邂逅是在儿时。
从事摄影工作的姨夫拿着一张灰蒙蒙的纸片在水中不停地晃悠,向阳的眼中慢慢出现了一幅蓝色的图,这个被当时的他称为戏法的过程其实就是蓝晒。
和蓝晒深度接触的4年里,他感觉自己更像个工匠,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日复一日,精益求精。
每个晴朗的早晨,他走进工作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制作相纸。把感光剂,也就是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或圆或方涂上宣纸。每天几个,不多不少。然后把相纸像晾衣服一样挂起,所不同的是, 要避开阳光,自然风干。
晴好的天气下,一般午饭之后,相纸已干,这时就可以把胶片和风干的相纸放进相框。
然后,带着装好的片框去晒日光浴。
这绝对是一个浪漫的过程。
阳光中的紫外光唤醒了感光剂,同时也唤醒了胶片中所记录的, 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那段故事。梦幻般的蓝色是他们醒来时的记忆。
这个过程的科学注解是: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光照后被氧化,生成了非常独特的普鲁士蓝色调的三价氰铁盐。
普鲁士蓝色调的深浅取决于光照的强度和时间,晒多了太深,晒少了太浅。晒多长时间这个技术活,向阳拿捏了4年。
可别以为这样就完成了蓝晒,哪一个生命过程离得开水的参与,没有水的邀请,梦幻蓝是不肯出现的。
显影就是水洗,看着黄色慢慢地从画面中游离,越来越纯静的蓝色在水中升起,仿佛感觉早晨的西塘从梦中醒来。
入夜,当宣纸上的水份散尽,向阳会点上一炉香,泡上一杯茶,神定气闲地让毛笔在宣纸上游走。书法一直是他的爱好,陪伴他的时间比摄影还长。而蝇头小楷的出现,让青花瓷般的西塘影像,更似一幅中国画。
2016年,历时4年的向阳摄影手工书《西塘》完工,并入选首届中国摄影图书榜。
评委评语:从利用大画幅相机展开创作,到用蓝晒法在宣纸上制作照片,从其所反映的对象——千年古镇西塘,到每一幅画面亲手题写的文字,这本书充分体现了“手工”的态度和精神。
美的东西,需要用心打磨,舒展、有趣的生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