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师开发出好课程,然后通过授课能改变同事(学员)的认知或行为,受益最大的不是同事(学员),而是自己。因为,这份帮助他人的成就感、这份满足是最有价值的自我实现。”——沃索迪娅
今天参加了一场公司组织的TTT课程开发设计的培训,这是第三次听TTT,聊聊我的理解(请手下留情,勿拍)。
因为时间关系(6小时),徐老师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是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常规方法:怎么定课程名称与目标、课程结构的5个模式、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整体内容与前两次TTT培训讲的方法差不多:暖场、导入很重要;凤头猪肚豹尾;ASK模型......所有这些(方法和技巧),我理解为是培训师的功力,在当下培训市场的TTT课程中,这些方法大同小异,对于企业内训师队伍培养来讲,几乎就是“速成学习包”,企业内训师只要照着这一套做下来,加以练习,基本上都能掌握70%,所以,我不聊功力,我想聊企业内训师应该具备的“功底”。
一、企业内训师的职业特点,粗略归纳为两点:
1、两手抓关注:不仅需要关注学员(用户)的需求,更需要关注领导(客户)的要求;
2、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紧贴业务发展,实战实效,精益求精。
二、企业内训师与职业培训师相比的“相对优势”:
1、难度较小。1)因为授课内容与工作相关,上手容易;2)学员即同事,对内训师的授课形式表达能力不会像对职业培训师的要求一样高,基本上能把课讲得生动清楚,都会被认可。
2、信任度高。内训师多为学员同事,平时与同事关系都还融洽,加上讲课水平还不错的话,会比外聘职业培训师更容易获得学员(同事)的信任(这个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几乎接近一半员工认为更希望是内部讲师授课)。
3、针对性强。因为对企业业务、流程、客户诉求更熟悉,所以,课程的案例素材更贴合实际工作,培训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更强,比较容易满足学员的工作需求。
4、灵活度高。一是培训时间安排的灵活度,二是响应业务发展需求的灵活度,都比职业培训师要高。
5、培训落地。我们都知道课程结束才是培训真正的开始,那么企业内训师无论从空间距离还是心理距离上,都比职业培训师有更多优势,所以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辅导、评估跟进、复盘等培训后的工作,明显优于职业培训师。
三、企业内训师的功底
前提条件是:这位员工(管理者)首先是有意愿当内训师,热爱分享知识,热爱成为一名优秀内训师。
作为企业内训师,务必肩负企业发展使命,那么,想成为优秀的内训师一定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定希望自己的课程开发和设计都不逊于职业讲师,甚至要求自己开发的课件及授课综合能力比职业讲师更具专业性、更适合企业。如何修炼这样的功底呢:
1、了解底层知识。
比如,什么是学习——是有机体为了获得持久的非理性变化所做的努力过程。翻译一下就是,学习意味着一种持久的改变,而改变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者自己愿意改变。OK,那么我们就明白力气往哪使——只有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己想明白了,真正持久的改变才会发生,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到课堂中如何不枯燥,如何让课程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人。同时,我们还会对于培训效果的达成有了理性认知,紧靠一次培训不行,必须是一个课中、课后工作中持续的改变才会见到成效,那么,最好是要设计课后练习作业、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复盘,否则培训效果沦为梦想。
再比如,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的本质是对学习者头脑中认知模式的改造,而不是知识的迁移(麻省理工人工智能科学家、教育家佩格特教授)。知道这个,就会明白培训的目标,目标不仅仅是让学员(同事)掌握一些知识,那么我们自然而然会把课程设计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到让学员(同事)反思自己的主观认知、如何让学员(同事)调整自己的心理认知、如何对学员(同事)起到启发、引导、促进作用?
所以——如果,在课程开发和设计时已经带入这些思考,这门课想失败都难吧。
2、知识要广而深。
应该了解成人学习五大公理(教育学)、认知过程规律(心理学)知识。比如,移情,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当我们知道课程形式当中的“情景剧”很容易让学员(同事)产生移情,那么,我们在讲态度类课程时就一定会安排情景剧,方能达到最好课程效果。
再比如,当我们了解“社会强化”(社会心理学)的心理作用——持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能起到强化每个个体认知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课程中将会设计讨论环节,来促进个体学员(同事)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反思。
再比如,如果知道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是先感性、后理性,同时知道我们大脑的运作特点:左右脑闲不住,那么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一定是交替安排感性、理性内容,以刺激学员(同事)的左右脑,张弛有度,持续思考不分神,培训效果自然有保障。
如果知道成年人学习的五大公理,那么在课程开发时会注重向自己提问“我的课程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我的课程是他们认为实用的吗?”如此一来,起码能保证课程内容是大家需要的;其次,我们会知道要有互动;会关注如何让学员动力内生......这些都会提前设计好。
所以,如果把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灵活运用到培训课程设计和呈现中,这堂课一定能够释放巨大能量。
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企业内,一门真正好的课程,更多是告诉学员(同事)“怎么做”,而不仅仅是“为什么和是什么”。除了需要我们有专业的岗位技能知识外,还需要在授课中不断打磨完善自己的课件,课堂上学员(同事)反馈出的信息对我们的课件持续完善将起到很大作用,脱离课堂的课程开发就是闭门造车——教是最好的学,学员也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优秀内训师,让大家记住你的课程比记住你的名字更重要。
教学相长,也是这个道理。
小结:
写这篇文章是想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注重言辞和技巧这些表面现象(功力)的提升,如果这样,培训课堂就容易沦为培训师的个人秀技场,势必会忽略培训最根本的目标——改变学员的认知模式,作为培训师,这么对待学员,是不负责任的勾搭。所以,不妨回想一下,那些教给你最多东西的人,那些让你有所触动产生改变的人,是通过语言传达给你的,还是通过其它方式?(此刻,我的脑中出现了陈练老师,他在TTT培训课堂中可从来没有说过他读了多少书、没有说自己多么爱学习,然而,我们都能感觉到他语言背后的人格力量和不断求知的匠心——此为功底,这也是无意识的力量)
写下这篇文章,想与各位内训师共勉,通过思考和尝试准确找到自己在培训中的定位,发现培训的本质,发现对于学员、企业和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功底比功力更重要,有了功底不愁没功力。优秀内训师的功底,一句话就是:不仅要知其然(技巧)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有这些课程设计、如何设计才最有效。
卡耐基说:“每个人都渴望尊重和成长!”,当优秀内训师,练就功底,可以促进自己终生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人成长,这不正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成长的事情吗?
愿我们都能获得最好的成长!成为优秀的内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