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原则 准确而又有礼貌的表达自己想与对方沟通的意愿。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因为一些原因,会用职位来称呼一个人。比如,需要跟设计师沟通的时候,不是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美工。都叫美工了,对设计来说,那真是没法愉快的聊天了。若是遇到情商高的设计也就一笑了之,但跟你沟通的兴致绝对受损。很不幸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从事技术或艺术工作的人都是智商高于情商。很多时候,也许你只是延续别人的叫法,说:“美工,我觉得你做的图......”或许还没等你说完,很有可能他已经摆脸给你看了。看,如何还能愉快的聊下去?
为什么不能叫设计师美工?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同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美工这么一说。我见过很多软件公司的美工,其实质性的工作是前端开发兼简单图片处理。我也见过很多淘宝店会聘美工,大多是希望对方从事产品照片的修图工作。我只能猜测,美工也许最初是某些人对美术工作者的一个简称吧,从事跟艺术相关的工作。若是如此,称设计师为美工虽然看似一种赞美,但如此称呼却是错误的,因为设计不是艺术,你确定你要找的不是一个画家吗?但是,很明显,每个人都很清楚,他要的不是画家,是一个设计师。设计师自己也很清楚他不是艺术家,我不是,你干嘛非说我是,什么意思嘛?于是,你看,就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不叫美工,叫什么呢?
如果分工明确的话,负责设计界面的就请称呼UI设计师,简称UI;负责视觉设计的叫视觉设计师或平面设计师,简称平面;负责静态页面制作的,请称其前端开发工程师,简称前端;负责交互设计的叫UE (国内叫法)or UX(国外叫法),(这个貌似可以简称交互,我工作过的企业分工没这么细,所以这个简称是我瞎掰的。)这些师们组成的团队就叫UED团队(用户体验设计)。
你实在搞不清楚的话,我建议你直接叫名字或者学学TVB,叫帅哥美女也是极好的。无论如何,请勿叫美工,如此你方可愉快地进入第二原则。
第二原则 明确沟通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把事情做的更好,而不是为了批评他的设计。
请问,大多数时候你第一次看到设计递给你的图时,你是否都是潜意识地在找茬?是不是总是不自觉地就想挑点毛病出来?这种现象,在我最初工作的单位,我们的AE就是这样,每次,他都会问甲方,您看还有什么问题?于是,甲方就说,我看还有什么什么问题...我那时就特不理解,为什么要问问题呢?为什么不问,你觉得这方案有哪些地方比较好呢?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貌似就是批评教育,一道题只有一种答案,那就是正确答案,除此之外的答案都是错误答案。很不幸的是,这样的教育在艺术教育里依然如此。据说,很多美院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从事与学业无关的工作,极少数人能在批评声中坚持下来,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设计是一门被定义为“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也有人定位为“交叉学科”,设计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这些定义看起来太深奥了,如果建立在我瞎掰的基础上,我觉得,设计就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相比其它学科,它还未完善,也就是说,没有啥正确答案。如果没有正确答案可以参考,我想,你不从事此项工作,你的批评自然也就不客观了。所以,请勿张口就来,这设计太丑了!尤其是跟UI设计师做沟通的时候,一个丑字,只会让双方的关系紧张,对改进设计毫无意义。根据你的评价,设计就只会从视觉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界面,除了表格就是按钮,排版严格遵循了网格对齐原则,色彩以甲方企业色为主,取其近色或补色为辅助色。。。。。。我不知道哪里丑了?当他确定他的界面不算丑的时候,好吧,他就会开始怀疑你的审美是否达到跟他做沟通的水平?就排版和色彩而言,显然,你和他不是一个层次的。于是,你不知不觉的又启动了设计的情商考验模式,情商OK的,会敷衍你;情商不OK的,会直接喷你。最后你只能坐在自己办公室里,抱怨好的设计难找。
不能说丑,还能说什么?不专业,是否就不可以提建议?如果,你很明确,你已经成功把自己的角色转换成了用户,你就可以提建议,不管对方是设计还是开发或其它专业人士。
首先你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他从专业角度给你解答。这样会让他感觉好些,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了。你也会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点和合适点时机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你等他阐述完毕之后,你可以就一些你认可的地方给予对方肯定,对于一些你不能认可的地方,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与他分享一些你的知识和见解。比如,关于按钮为什么放在哪里,你感到不愉快,希望对方改进。但对方说,从视觉上我希望它可以起到平衡构图的作用,而且,我觉得大多数人都喜欢点这里,所以我放在那里了。你可以说,我见过的人更喜欢点这里。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是我亲身经历的......
如此,你们方可愉快的交流起来。最终,谁会说服谁,不重要,因为你们都是在模拟用户,假设自己是用户,用户是什么样的,等你们把产品做出来,投放市场有了用户以后你们才会知道。重要的是,你们能愉快的交流,产品就会很愉快的按照你们的意愿被开发出来。